你知道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是因为

三線の花-BEGIN

詞:BEGIN

曲:BEGIN

大家可能都有听过一个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你知道吗?

最先提出这个词来的是日本人。

而为了保护的其中就有它——三味线。

三味线,是日本的一种弦乐器。

相传15世纪左右,中国的传统乐器三弦传入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产生了早期的冲绳"三线",之后传到日本本土,逐渐成形。

也有一说三味线本是中国传到大阪泉州地带的乐器,琵琶乐师用琵琶用的拨子弹奏三味线,由于其声音悦耳而逐渐普及。

乐器本体主要由天神(缠弦的部分)、琴杆、音箱组成

琴杆:高级的三味线会使用红木、紫檀等,廉价的也会使用东南亚产的“花梨”等木材。

为了便于携带,一般会分为“上杆”、“中杆”、“下杆”三部分,也有不分三截的“长杆”。

音箱:中国三弦的音箱一般以蛇皮包覆,而三味线的音箱多以猫皮或狗皮制成。

三味线的丝一般由丝或者尼龙材料做成,演奏者用象牙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银杏叶状的拨子,拨弄琴弦,发出质朴而悠扬的声音。

姿势:基本姿势是将琴身靠在右大腿上,二重奏左手根据按弦,右手用拨子拨击发声。

传统上,演奏者一般"正座",即臀部坐在后脚跟上的跪坐姿势。

现在也经常直接坐在普通椅子上。

三味弦自诞生一直在民间流行,随着贵族社会的崩溃和庶民文化的兴起,三味弦与琴并称为“日本乐器之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日本民俗艺能。

日本传统乐曲中,有很多流派的作品保留至今,并发展成各种形式。

作为日本的传统乐器,三味线有着很高的地位,也有着很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上妻宏光、吉田兄弟等人将三味线与现代乐器相融合,以其独特手法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上妻宏光

吉田兄弟

在日本,为了三味线的继承发展,有专门为学习三味线而设置的课程、教室等,加之艺人对三味线的不断创新演绎,三味线不仅没有被时代淘汰,而且衍生出多种弹奏方式,受到大众的追捧。

而与之相比,作为鼻祖的中国三弦则略显尴尬。

那么日本人是如何保护类似三味线这种传统文化遗产的?

在日本,人们将传统文化遗产称为“文化财”,即“文化财富”;

对于创造继承文化财富的艺人们更是尊重有加,统称为“人间国宝”。

国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来保护“文化财”、“人间国宝”的传承,加之各级地方政府、民间组织、个人的参与,形成了“全民保护意识”。

日本首创有形文化财产与无形文化财产的划分规则,年《文化财保护法》的出现,让世界认识到了无形文化财产的重要性,拓展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为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树立了典范。

日本强调对文化遗产的活用,除了“保护”之外,更要充分发挥出文化财产的作用,即在妥善保管的同时,还要努力利用这些文化财富。比如,日本人十分珍视传统的手工业,在国内外不断举办工艺大展,在公开展示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文化财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加深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文化走上了世界的舞台。

日本的一系列非物质文化保护措施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广,并被纳入“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抢救和保护”的整体框架中。

京都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在年以“古都京都文化遗产”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其中包括京都的17处历史建筑。

京都的一些传统民俗,诸如葵祭、祇园祭等已举办超过千年,成为京都独有的风景。

京都—花见小路,建于明治初年,其中的房屋大多有上百年的历史,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旅游胜地。

不仅日本如此,近年来中国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除了不断完善健全相关部门外,对传统文物的“重建”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不过花重金“重建”起来的文物,能否还原其百年甚至千年积淀的文化气息、能否获得人们的认可,则需要一定时间检验。

不过,保护应该比重建更有实效吧。

北京香山永安寺重建现场

日本物语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电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与日本视角(JPsoo.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cybg/13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