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国学文化中,关于这一点不用我说,读者都清楚。受西方影响的学者一般都是认为邹衍是最先运用五行的,所举的例子是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笔者认为西方的思想太单纯,不如中国古人的思想高明。现在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过分相信西方人。例如:西方不认中国有夏朝,我们许多科学家和学者,也这么跟着随声附和。对于三星堆总是倾向认定为是外来的文化。这是不智慧的想法。
对于我们祖宗口口相承的传说,甚至文献中有明确记载的故事和历史,
笔者认为首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除非你能够拿出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来否决,不然就必须认为是真的。我们的祖先,没有必要胡说八道,传承子虚乌有的东西给子孙。自从国人学会西方科学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的传说几乎都是真的。最新发掘三星堆又提供了证据,证明黄帝是真实存在的人。现在,看来中国历史上神话传说大多是真实存在的。劝劝那些奴性十足的学者,不要轻易否定中国的历史传说。不要再发生不智慧的事件了,例如:许多学者用西方思维认定《周易》是迷信,是封建糟粕;而西方人认为《周易》是科学,并从《周易》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计算机基础技术(指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的二进制和数理逻辑)和量子科学最基础理论(指量子科学领袖波尔的量子力学中量子出现概率公式)。没有《周易》,就没有今天计算机技术,也没有现代量子技术。谁愚蠢,一目了然。现在还有人怀疑《周易》?我不知如何说了。非要让中国继续发生“计算机技术和量子技术出口转内销”的文化悲剧吗。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一下古代五行知识的脉络。让读者弄清楚五行到底是什么文化。我们从文献上的传说开启探寻五行。
根据文献,隋朝萧吉所著《五行大义》记载:“干支者,因五行而立之。昔轩辕之时,大挠之所制也。”东汉时期文学家蔡邕《月令章句》云:“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也,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我们根据萧吉和蔡邕所言,说明天干地支是五行理论的内容。先有五行,后有天干地支。
有了以上观点,我们在考古出土的甲骨文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这完全证明殷商时期,天干地支已经日常使用了。干支是根据五行发明的,说明五行文化至少早于殷商时代。
《尚书·洪范》是箕子给周武王传授大禹治理国家的大法,史称洪范九畴。其中第一畴为五行。《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是四书五经之一,是可信的。从文献记载,五行文化至少在夏朝开始常态化地使用了。
传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朝宰相赵普曾上书朝廷推荐《烟波钓叟歌》。《烟波钓叟歌》是奇门遁甲大纲。歌曰:“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这是确认奇门遁甲是黄帝时期的产物。这个传说故事中,黄帝梦见玄女传授龙甲神章,后代一直把玄女传给黄帝的东西称为阴符。奇门遁甲就是黄帝大臣风后演成文,历史上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都得到过传授。
翻开世传的《奇门遁甲》,核心就是十天干。大概理论为:甲为三军统帅,必须严加保护。就像象棋中的将,被吃掉就算失败。甲五行为阳木,最怕庚阳金克杀。所以,能够帮助甲木的只有三个天干。乙阴木,丙为阳火,丁为阴火。因为火克金,就是说丙与丁,可以克制庚阳金,使甲得到有效保护。乙阴木,古人看作女人,甲的妹妹,可以采用和亲政策,嫁给庚阳金,就能取得和平,甲也可以保证平安。所以,奇门遁甲中,乙丙丁为三奇。古人赋予乙丙丁为三军帐内武官。乙奇为阴性,做间谍,收集信息,文书事项;丙奇为阳性,为护卫,军机武官;丁奇为阴,做后勤,粮草武官员。而“戊己庚辛壬癸”为六支部队。
奇门遁甲是非常容易学的。只是真正会的人不多,现在没有看到有人会诸葛亮的八阵图。连八阵图都不会摆,谈什么通奇门遁甲。今天大多数人明白的是一点点奇门遁甲皮毛的预测技术。奇门遁甲与《周易》一样,其原理基于宇宙的秩序。人可以按照易理,奇门之理搭建各种秩序。例如:现代人都会搭建欢乐的秩序,也可以营造悲痛的气氛。这就是摆阵的原始思想。实际是根据物以类聚,同气相求的易学法则建立的易之序。小说中有朱仙阵,诸葛亮在白帝城摆的八阵图,就是在某个区域建立一个宇宙秩序。读者可能知道,有些地方常常出现车祸,这很可能是自然形成的易之序,符合条件之人,进入这个区域就危险了。坊间传说:懂《周易》和奇门遁甲的人,是不允许摆这种秩序的。而且碰到这样的区域,会不声不响地破解掉,让各种危险的秩序瓦解,从而使这个区域变成和谐的秩序以积德行善。
奇门传说,把五行文化起源推到了黄帝时代。五行的发明权都套在玄女身上了。古人为增加神话色彩,加深对奇门遁甲的重视,称玄女为九天玄女。名字够响亮吧,真的响彻云霄。不过现代学者用西方眼光看问题,认为奇门是汉代产物。我就不明白,许多学者为什么怕西方人,为什么西方人认可才是正确的,才算科学?
追溯五行文化,还可以继续。笔者不敢再写了,为什么?因为不知所措。不过可以给读者提示一下。五行文化在往前推,读者可以阅读《大道藏》或者《小道藏》(指《云笈七签》)。这些文献把五行文化推到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之前。天地万物起源的地方,读者可以看看不在五行中,那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