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花卉文化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也是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花卉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也就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花卉文化[1]。
花卉文化中的花卉题材、意象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下社会的动态和风气,例如在社会蓬勃发展的唐代,无论是在花卉的栽培、移植还是花卉交易的繁盛程度、涉及人群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花卉诗歌、花鸟画、插花艺术等与之相关的艺术形式都随之兴盛起来[2]。2凤仙花文化“花形宛如飞凤,头翅尾足俱全”是《花镜》①中对凤仙花的描述,其花形似凤凰,花瓣五色相杂,与传说中的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相吻合,由此得名“凤仙”。提起凤仙花就会引发文人墨客产生对凤凰的联想,因此常有借凤仙花寄托思想情感的诗句。如明代诗人瞿佑的《凤仙》有“高台不见凤凰飞,招得仙魂慰所思”表达人们对凤凰的思念;晏殊的《金凤花》中“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将凤仙花的美丽、鲜艳的色彩比喻为凤凰色彩斑斓的羽毛和绚丽的朝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大多史书中记载的用于染指甲的凤仙花学名即为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是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中最广为人知的一员,其花期在7-10月,果实成熟时,轻轻一碰,果瓣立即开裂并向内弯卷收缩,将种子弹出,是良好的自播花卉,由此,药用的凤仙花种子也称“急性子”。凤仙花是我国花卉文化中闪闪发亮的明珠,它花朵繁复,花型精巧,花色艳丽,花瓣还可以用来染指甲,全株、种子和花都可以入药,可以说凤仙花在兼顾优良观赏价值的同时,还具有其它花卉所没有的实用价值,故自古以来深得雅士俗客的喜爱,在我国争艳斗奇的花卉文化史中独占一席之地。清代名医和本草学家赵学敏还为凤仙花撰写了专谱——《风仙谱》②。毛主席也写了《咏指甲花》③来描写它顽强的生命力,并把它和花中隐士、花中君子相比。
3凤仙花的妙用1.染指甲各类典籍中不乏对凤仙花的描述,最常见的便是记述凤仙花用于染指甲的方法,也因此有“指甲花”的俗称,在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识》中有较详细的说明:“凤仙花红者用叶捣碎,入明钒少许在内,先冼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冼涤不去,可经旬。直至退甲,方渐去之。”[4]至今,人们仍用类似的方法涂染指甲。2.入药凤仙花的茎可作为治疗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的草药,所以凤仙花在医药应用中也叫透骨草。从医学角度来说,凤仙花性温,味甘微苦,可祛风活血、消肿止痛;其茎、籽味苦、辛,性温,有小毒,有破血、消积、软坚之功效。平日里,凤仙花还具有驱除蚊蝇的作用。3.食用凤仙花植株可以食用,嫩株可炒食,又可烧、烩、腌、泡,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凤仙花梗还可晒干贮存起来慢慢食用,既可泡茶、作素菜、拌面筋、熬豆腐还可以炒食,种子可榨油。注释:①《花镜》是我国较早的园艺学专著,阐述了花卉栽培及园林动物养殖的知识。有学者认为,《花镜》的问世,奠定了中国传统观赏园艺植物学的基础,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②《凤仙谱》著于年左右,是我国第一部凤仙专谱。自此,凤仙花成为当时除兰、菊之外唯一有专谱的花卉。③《咏指甲花》毛泽东:百花皆竞春,指甲独静眠。春季叶始生,炎夏花正鲜。叶小枝又弱,种类多且妍。万草被日出,惟婢傲火天。渊明独爱菊,敦颐好青莲。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参考文献:[1]周武忠.论中国花卉文化[J].中国园林,(02):61-62.[2]程杰.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发展进程、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J].阅江学刊,,6(01):-.[3]清.陈淏子.花镜(修订版)[M].农业出版社,.[4]周密.《癸辛杂识》,唐宋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年版,第页.若您在阅读中发现有任何错误或问题,请您私信小编,以帮助我们及时改正!感谢可爱的你的阅读,祝君晚安!//End图片来源:网络图文编辑:任柳伊校对:白新祥、袁桃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