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化研究方法的谱系分析
作者:陆玉林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青年文化研究在起源上是非连续性的,在方法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特征。不同类型的青年文化研究方法与研究论题、现实语境等具有内在联系。现实的青年文化研究要坚持从现实问题出发,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有深度的研究和理论概括,才是保持学术品格和实践活力的关键所在。
青年文化研究方法谱系
青年文化研究方法的谱系分析,是对自青年文化研究产生以来研究者所提出和运用的多元、多样的方法论的研究方式的梳理和探究。这种谱系分析是历史性的文献工作,同时具有当下的意义。过往的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成为历史陈迹,有的方法即使被批判或颠覆,也可能成为新方法的资源和借鉴。因而,这种谱系分析是指向现实和未来的,意在进一步促进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乃至青年研究的方法自觉。
一、非连续性的起源图景
青年文化研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发生,并不具有起源的同一性。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是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创始者,但是嗣后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并非承之而起,当代中国的青年文化研究也有自身的起源,与美英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并没有承接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各个国家的青年文化研究,都源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这也构成了不同国家青年文化研究特殊的实践性品格。
美国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越轨青年亚文化研究,是其城市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帕克(RobertE.Park)等人认为,大城市是各种族、各文化互相混合、作用的熔炉,而“随着大城市的日益增多,机器工业带来的广泛分工,以及随着交通运输手段的多样化而来的运动和变革,以家庭、邻里、本地社区为代表的旧式的社会控制被破坏了,它们的影响大大地削弱了。”[1]在这个社会解体的过程中,人们又以新的方式组结成为城市生活方式。在社会解体和社会组结过程中,形成了为寻求同一种生活方式组成的各种“道德区域”。因此,“大城市为我们研究人类,尤其是特殊的、反常的类型提供了机会。”[2]同时,为了解决由于现代生活迅速变化带来的问题,产生了未成年人法庭、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家长教师协会等各种新机构。这些新机构所作的广泛的实验和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催生了芝加哥学派对越轨青年亚文化的研究[3]。
芝加哥学派越轨青年亚文化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青年团伙或帮派、流浪者、职业舞女、街角
青年、披头士、江湖浪子等所谓“异常行为者”。斯拉舍的研究发现,男孩们在团伙生活中获得了新的体验,而最终习惯于生活在这个充满想象与浪漫的世界之中。克里西(PaulG.Cressey)对职业舞女的研究,描绘了职业舞女舞厅内外的“生活循环”,提供了亚文化生活方式的结构和轨迹。鲁伊特(Reuter)在《青少年的世界》《青少年社会学》中提醒美国社会学界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缺铜引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