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如今,民粹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强调要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发展”一共出现72次,“高质量”出现9次。那么,对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外部环境风云变幻是历史交汇点的重要底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40余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居民生活条件与社会环境极大改观,谱写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经济总量增长至一定水平之后,种种客观条件的约束逐渐导致增速的下降,这符合经济规律,也是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在“十三五”时期与“十四五”时期的交汇点、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政治史、经济史、科技史在表现形态上实现了高度统一。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加速演进,开始在外部环境的各个领域显现。
第一,民粹主义崛起致使西方政治体制松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除中美贸易摩擦、中东战争等国际争端外,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大规模游行及抗议活动日益频繁,游行抗议人数接连创下历史新高。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调查显示,由右翼团体发起的恐怖主义袭击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国土安全威胁。
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
第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颓势显著。在全球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对全球经济与贸易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以全球分工为基础推进本国产业结构向顶端链条集聚的部分国家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中发生了巨大的失业潮现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应对增长乏力方面逐渐失灵,中心国家牵动全球经济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再次调整对于全球经济形势的预测,指出年全球增速预计为-4.4%,且各个国家今明两年将出现巨大的负产出缺口和高失业率。
图片来源:IMF.ORG
第三,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且在当前国际竞争中的战略意义极为凸显。近20年来,美国、韩国、日本、德国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年均增幅均超过4%。5G、集成电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竞争已趋白热化,而商业上成熟的顶尖技术甚至会在某种层面遭受政治操弄,发展效率和拓展空间遭受巨大的折损。
二、以高质量发展来“办好自己的事”
十九届五中全会与“十四五”规划备受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