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昌江博物馆”获取展览信息和虚拟参观展厅,了解昌江历史文化山海黎乡--昌江,历史悠久,不缺少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盘点一下昌江的一些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小编整理出来的一小部分,如果小编不说,你知道昌江还有这些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吗?峻灵王庙
位于昌江县昌城乡昌城村东北约米。整个庙宇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庙宇建筑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其前为门庭,中为六角祭亭,后为殿堂。殿堂为一幢三间的建筑,系砖木结构,硬山顶,明间供奉峻灵王神像,左右耳房悬挂匾额。
峻灵王庙缘说于昌化大岭南坡有一巨石,形似人立状,顶端盖一薄石如冠,雄姿独尊,令人称畏,村民称神山爷爷。据《昌化县志》载:汉封山神为镇海广德王,宋元丰五年封峻灵王并建峻灵祠,清光绪十二年八月十八日加封昭德王。后因庙宇毁于飓风,年临高、儋县、昌江等地渔民捐资在原址重建峻灵王庙,年又重修。庙内现存有苏东坡撰文的一块断碑,碑文内容《昌化县志》有载。从碑文内容分析,系为苏东坡亲临峻灵王庙后所题写。另有一块“万古流芳”碑记载了清光绪年间求雨三事。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荣坊位于昌化县海尾镇大安村委会大村东南。石坊朝西北方向,为玄武岩石修建,呈二柱一间式,卯榫结构,坊柱高2.5米,两柱相距2.2米,坊额长2.8米。坊额两面楷体阴刻“恩荣”二字,落款已模糊不清。恩荣坊系表彰护驾将军王贤佑抚黎有功而建。现据当地村民保存的《赠冠带土官王子抚黎序》序文载:“舍之第宅恩荣勒石,镇夷铭牌,亦庶几有伏波之休,舍其闻而兴起者乎!”
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治平寺碑位于昌江县昌化镇新城村西北约米处。碑原立于治平寺内,康熙三十年(年)昌化县令陶元淳撰写碑文。后因寺毁碑存,治平寺碑被移至新城村土地庙旁。碑高、宽80、厚10厘米,碑额横书题“治平寺碑”,楷体字大12×10厘米。碑文直书楷体阴刻,共15行字,其内容是记述了昌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县治迁建、重建治平寺等情况。
现为昌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鼎衣冠墓位于昌江县昌城乡旧县村村北50米的路边,周围为农田,系土墓,墓坐东北朝西南。年,村民用水泥、石头重新修固。赵鼎,宋代山西解州闻喜人,南宋时任宰相,后被秦桧诬害,于绍兴十三年(年)被贬至海南吉阳军任编管,因为抗议朝廷奸雄遂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次年,得旨迁遗骨归葬于浙江石门,此地则以衣冠留葬在原坟墓,即为衣冠墓。据村内老人介绍,墓前原有“赵太公之墓”石墓碑,还有香案,今墓碑已不知去向。
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昌化故城位于昌江县昌化镇昌城村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四年(年),为一座千户所治所城。从明正统十年(年)至民国三十五年(年),在长达近年的时间里,它一直为昌化县县治所在地。故城平面近呈正方形,周长约米,面积约近20平方米。城墙为夯筑而成,墙外壁包砖,城墙残高约2米,宽约5米,原有雉堞个。故城四面各设城门一座,东曰启晨,南曰宁和,西曰镇海,北曰宁武。城外建有护城河,现壕沟宽约5米,深近1.7米。因时代久远,,经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故城遗址大部分已毁,仅保留部分北城墙的夯土堆,城内散落有大量的城砖、瓦件、柱础石等遗物,现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拴马石和莲花古井、下水道等设施。在当时,它也是一座防卫海盗侵扰的重要军事城池。昌化故城保存至今已有近多年历史,它对研究明、清以来昌江的历史发展及海南西部海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现为海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死难矿工纪念碑位于昌江县石碌镇铁矿公园内。纪念碑为红砖水泥结构,碑高7、宽5、基座高4米。碑正面楷体直书阴刻:“日寇蒋匪统治时期死难矿工纪念碑”15个大字,碑座正面阴刻碑文共30行字,其余三面刻有人物及花卉浮雕图案。此碑于年10月1日兴建,它记录了侵琼日军和国民党自年至期间残杀2万多名矿工的罪恶事实。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冲洞遗址信冲洞遗址位于昌江县七叉镇西南昌化江支流南阳溪左岸的混雅岭信冲洞内。该动物化石地点发现于年,年又复查了动物化石地点,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昌江县博物馆三方业务人员对该化石地点进行了科学发掘。洞口高出南阳溪水面约20米,洞口高约15米,内深约10米。主要在洞穴内次生的裂隙堆积中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灵长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啮齿目、长鼻目及爬行类、鸟类、鱼类等,重要的化石有巨猿、剑齿象、中国犀、鹿、牛、野猪等哺乳类动物化石,有的还属于灭绝种动物。经过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测定,该动物群化石年代距今约40-60万年,地质年代相当于中更世中期。这是海南岛发现最早的古动物化石地点,为探讨海南岛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变迁及第四纪地质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尤其是巨猿化石的发现,为认识我国巨猿的分布、演化及在海南省寻找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年3月5日,信冲洞遗址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帝洞遗址皇帝洞位于昌江县王下乡牙迫村五勤岭下,坐落在南尧河南面约米,山前米南浇河自东向西流进昌化江。皇帝洞洞口朝西北,洞口距岭脚约70米,洞口宽20米,高20米。洞内为可溶性石灰岩结构,东西走向,深约米,高约30米,面积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石柱、石床、石盘、石臼栩栩如生。皇帝洞为石灰岩溶洞,洞顶近呈穹状,洞的前半部分地面较平坦,洞的后半部分地表近呈斜坡状,为原来的岩石堆积。在洞内采集到一些磨制双肩石锛和米字纹、网形纹的泥质印纹陶片等遗物,经初步分析,当为海南新石器时代及汉时代的文物。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铁洞遗址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组成的野外考古队考古队对钱铁洞遗址进行了试掘,在下洞发现余件石制品,其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石锤和石砧等。在上洞采集了一些石片、烧骨和动物化石碎骨。根据目前试掘地层和石制品的文化特征,初步确定遗址的考古学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学的年代属于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它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属于同时代的遗址,说明在海南省约2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石制品的特征属于砾石文化。手镐是中国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与中期的重要石器类型,这次在钱铁洞遗址发现手镐,为研究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对研究海南的史前历史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昌江知名的不知名的古文化遗址和历史遗产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网友如果有什么线索也可以提供给小编,小编为你收集整理。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它将许多远去的东西以另一种形式呈现给世人,它是弥足珍贵的,如果失去,将永无再生的可能!而且,文物的巨大价值还远不如此!那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啊!”昌江县的重大考古事件,昌江有什么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想要了解昌江县博物馆最新的动态和展览信息,请扫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