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商报(记者王培民)
8月12日,陕西省城乡规划暨小城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渭南召开,会议总结了全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我省“两镇”建设进展最新排名:眉县汤峪镇和宁强青木川镇领先。
按照文化旅游名镇考核办法综合考评,在31个文化旅游名镇中宁强县青木川镇排名第一。
陕西上半年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排行榜(前5名)
1.宁强县青木川镇
2.山阳县漫川关镇
3.耀州区照金镇
4.吴起县铁边城镇
5.石泉县城关街区
推荐阅读
凤凰网:从青木川看旅游小镇建设陕西小城镇发展的新样本
从明清时期遗落“雕窗扇门,院落集中”的古建筑群,到日接待量逾数万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青木川,这个地处川、陕、甘交界的陕南古镇,正诠释着由历史寥落的遗迹小镇,向陕西乃至全国旅游名镇华丽转身。 碧水绕城,古民居错落连缀,青石板在街道延伸——这是北方人对南方的梦。正是这样独特的景致,每年吸引了万游客来观赏。 青木川只是陕西由历史文化名镇向旅游强镇转变的典型和样本。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让陕西具备开发的小城镇资源不在少数。 从历史名镇到旅游强镇,陕西小镇在悄然改变。
青木川:初具规模的产业经 55岁的老赵,每天很早就起床了,这距青木川太阳升起来还有一个多小时,但这时他就要开始忙活了,核桃馍的生意如今要占用他一天时间。 十多年来,老赵一直在青木川古镇做核桃馍,“核桃馍是用青木川产的核桃和面烤成馍饼,有营养,又方便携带”,老赵说。 几年前,核桃馍仅是他“忙半个上午”的临时生意,然而,随着青木川旅游产业近年来迅速壮大,老赵的核桃馍开始供不应求。 青木川位于宁强西北角,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襟陇带蜀,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自秦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要地。近代以来,由于青木川的建筑保存完整,也就成就了它特色古镇的地位。 “来逛的人多了,买东西的也就多了。目前,青木川制作出售核桃馍的店铺有好几家,一天至少卖个,毛利超过元。”老赵面对记者,满足地笑着。
其实不光是核桃馍,据青木川镇党委书记周明东对记者说:“在旅游的带动下,我们还开发了‘青木川’商标系的羌绣、老鹰茶、手工挂面、根雕、奇石、手绘地图等系列产品,旅游附加值被大大提高。”与几年前不同,如今老赵的核桃馍主要卖给每天拥进青木川的大批游客。目前,这个位于陕南的核心旅游区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人次。 发轫于明清的青木川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偏僻而独特的风貌,给久居此处的居民带来了出行不便,却在客观上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古街道。 宁强县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综合开发之前,青木川镇就是一个有古迹遗落的历史小镇,对外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旅游开发。” 记者了解到,随着青木川旅游的日益火爆,汉中市重新确定了青木川的发展规划,以青木川镇为龙头,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小镇集群,而随后的一系列投资中,青木川镇也逐渐从历史文化小镇遗留的文化元素脱胎,逐渐转变成为声名日隆的旅游强镇。 目前,青木川镇在陕小城镇建设方面,已形成一份独特的建设发展样本,其历史文化资源转向旅游收益方面的优势日渐显现。当地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年到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加了70倍。 “青木川”的品牌逐渐在省内外打响,老赵的核桃馍也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青木川核桃馍”。
旅游小镇陕西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新型样本 青木川因小说《青木川》和电视剧《一代枭雄》广为人知,而真正能带来持续旅游收益的是小镇自身富含的文化资源价值。
其实青木川只是陕西诸多由单纯的历史小镇向旅游强镇转变的典型和样本,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陕西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不在少数。 年,时任陕西省长赵正永视察石泉县古街时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名镇,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同时在全省遴选了31个历史文化名镇给予土地政策及建设资金等发展支持。 记者梳理发现,年之后,历史文化名镇中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以铜川照金为例,依靠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近两年铜川照金镇的发展堪称陕西发展旅游小镇的另一个突出样本。 细考照金的模式可以发现,照金在深度发掘旅游资源方面,走到了前列。目前,依照照金镇打造的特色小镇的发展路线,主要规划轮廓包括照金红色旅游、香山佛教文化游和生态休闲游。 年年末,照金国际滑雪场开业,这是陕西第一家具备标准赛道的滑雪场,这也意味着,照金镇在红色文化旅游的基础上同时融入高端服务业,将为照金镇带来更强的集聚效应。 此前,记者走访照金时,当地一名负责运营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照金以红色旅游为招牌,以佛教文化游和生态休闲游为两翼。此外,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也大大增加了过夜的旅客,增加了旅游的附加值。” 除此之外,依靠影视拍摄的带动引爆了位于陕北神木县的高家堡镇发展。 两年前,记者走访高家堡古镇时发现,其旅游接待设施、基础建设条件与省内其他小镇有着一定差距,然而如今却不一样了。 高家堡镇当地一居民对记者说:“《平凡的世界》在该地拍摄后,名声大震,每周都有不少‘驴友’前来。而当地政府也开始着手打造高家堡镇的‘旅游经济’。” 高家堡镇镇长薛振荣接受采访时称,“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将高家堡镇建设成为一个旅游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古镇。” 今年是陕西省小城镇建设,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名镇建设上的第三个年头,在全陕西遴选出的31个旅游文化名镇中,很多小镇已经有意识地深度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国家层面而言,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旅游业和小城镇建设的融合发展。陕西的历史文化名镇向旅游强镇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青木川、照金等已经初具旅游集群效应的历史文化名镇展开比较分析,也可初步探索出一条陕西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新路子。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方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小镇旅游累计完成投资49.04亿元,接待旅游人数.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05亿元。 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特色小镇”既不是行政区划的特质概念,也非园区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明确产业定位和旅游功能项目组合的概念。 更通俗一点说,小镇的“特色”在于:除了一定容量和特色的新兴产业,背后更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结合现实,却又直奔未来的新希望…… 而回溯陕西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大背景是陕西对旅游产业的重视。 对接下来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冠军提出,今年的目标是完成投资30亿元,旅游人数达到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亿元。要围绕构建“传统形态、多元文态、宜居生态、旅游业态”,实现历史遗存全面修复、特色新区初步形成。 “大家都开始行动了”。全省历史文化名镇(街区)一季度观摩讲评推进会后一位镇领导如是说。(记者郭青通讯员姜美娟)
编辑:何宗习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