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第三届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开幕,本届主题是“文化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作为论坛的协办方,“中经文化产业”全程直播了本次会议。大家可以点击左下角“原文链接”查看各位专家的精彩言论。
会上,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发表了题为《以扩大文化消费引领文化供给侧改革,实现双侧协同改革的政策路径》的主题发言。傅才武发言实录及PPT为授权“中经文化产业”独家发布,如想转载请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本期责编:邵希炜
精彩观点
※目前文化领域存在三个问题※
1、目前,我国文化领域部分行业正在陷入“公共投入增加而绩效下降”的悖论;
2、文化领域信息收集成本高,无法形成绩效评价的基础,对公共资源的绩效评价缺失——这是一道传统管理模式无解的难题;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张皮”,区域综合价值不显,难以充分发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擎作用。
※传统文化消费模式存在四种缺陷※
1、难以保证公平性。这种模式面向特定群体,未向所有居民提供均等的机会。
2、可扩展性弱。这种模式借助媒介单一,仅限于消费卡、消费券等。
3、范围受限。这种模式参与的文化企业多为国有文艺院团,未引入市场机制。
4、数据采集较难。这种模式不重视居民消费数据及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结论※
1、要有互联网平台思维。落实国家政策层面的意义,不能局限于项目思维,而是平台思维。
2、供给侧改革的抓手。扩大文化消费对供给侧的作用,以消费的“用脚投票”机制引导供给侧改革,实现两侧发力。
3、事业与产业对接的通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之间多层对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互联互通互享。
4、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互联网+政府”的全新文化管理流程再造和管理结构创新。
以下为傅才武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接到了魏院长邀请,昨天晚上赶到后,跟魏院长说,凡是这个时候能到北京参加这个活动的都是生死之交,因为关系好。当然是说笑了。同时我到中央财经大学来,这是第一次踏进中央财经大学的课堂,还有一点小小的私心,那就是我们和中央财经大学都是文化部共同立黎设立的国家文化创新中心,我们年就设立了,魏院长在我们之后,所以我们两个基地之间应该加强交流。还听说魏院长不断的给我介绍说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特别是学文才的,既颜值高,帅哥美女很多,学习还很好,很努力,所以我也想宣传一下,让这些学业很好的学生到我们武大去上上硕士博士,呼吁过去两个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今天的题目是以扩大文化消费引领文化供给侧改革,实现双侧协同改革的政策路径。发言20分钟,如果到了时间提醒我。
分四个分析:一个是对文化消费的理解,我们怎么理解文化消费。
我们的理解,目前文化领域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个,就是一方面投入的绩效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居民的文化消费不足。这就是一个悖论,既然社会上有很大的需求投入的应该很高,但是投入的不高,为什么,这是悖论。魏院长的报告也证明了这个观点,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巨大,但是消费的实际发生很不足的。我们有个统计,美国人均文叙体育的消费多美元,中国只有99美元,一个零头而已。第二个问题就是文化领域在供给侧一方,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的投入,信息成本收集高,导致无法形成绩效评价,对公共资源的绩效评价缺失,这在我们国家长期这么30年来或者60年来都是这么干的,原来小规模在经济发展或者文化投入是低水平的状态下,这个问题不是这么尖锐,现在大规模对文化进行投入这个问题就尖锐了。为什么呢传统信息收集靠人工,发一个问卷,一个问卷的成本平均到块,太贵,受不了。消费行为数据、主管感受,非编码信息。这个情况下,你要录入计算机进行格式化数据模型的处理是很快的。所以传统模式对文化领域的绩效评价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它无解;第三,事业产业“两张皮”,区域价值没有显现,什么意思?文化在五位一体战略理念里最大的引擎之一,文化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但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引擎缺乏力量,为什么呢?两个轮子不连接就不是一个车子,事业和文化两个轮子不连接就不是一个车子。
第二对两种文化消费模式进行对比:一种是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发文化消费惠民卡,北京市民亲切的感受,文化做的最好是北京。第二种模式是互联网加文化的创新模式,举个例子深圳福田的文体通,是个 两种模式比较,前者的行政主导模式有缺陷:
为什么采用互联网+的形式:一个是中央政策有要求,习总书记克强总理发文了,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二发展的大势所趋,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研究,我们进行互联网+如何跟消费结合,我们实验了PC端、手机APP和 第三是我们的实践,年3月份受文化部、财政部委托,三家研究机构承担了“拉动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的研究工作。东部是人民大学研究的O2O消费平台集成,线上建设文化消费集成平台,线下发行“文化消费专属信用卡”。中部是武汉大学的居民文化消费评价激励政策,以 同时建设了互联网+政府新型、扁平化的闭环结构。从建国初到现在,我们的文化管理体系中是开放的,我原来在文化产业处当过处长,文化产业处是最没有抓手的,你想出台一个政策或者什么,都是跟着文化部,你跟企业没有半毛钱关系。现在都是闭环的管理结构。
这种模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不讲了,这是一套系统平台,把普通用户、文化场馆、文化企业、政府部门、平台管理都做成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完全实现,深度挖掘,改变互联网的世界。
我们的结论:文化消费不能局限于项目思维,应该是平台思维。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利用文化消费来管理和承担公共资源的效益,同时是供给侧改革的抓手,通过消费测的作用,通过外部环境消费侧的市场解决机制,居民的用脚投票机制来提供有效的供给量。然后是事业与产业对接真正使文化成为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引擎,事业产业原来不对接,通过文化消费对接起来。是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政府管理要基于互联网进行改革,原来行政的、命令式的方式,集中在互联网信息渠道上。
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