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年正月初六傍晚的最后一抹斜阳,远处严冬中的树木似乎在召唤早起勤劳的人们。
春节小长假还没结束,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的摄制团队就开始了长途跋涉,他们要去哪里呢?
原来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的摄制人员们正深入到基层农村,去拍摄乡村农民春晚,准备编辑制作后在辽宁文化共享频道上播出。
what?农民春晚也上电视了?
农民春晚在辽宁省是一项有亮点的民间性文化活动,看这人山人海的观众就知道,这种接地气的文艺演出有多么受欢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由人民群众自发组织并自导自演的民间演出更加受人欢迎,因为农民春晚演出的都是接地气的,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那么为什么要深入基层拍摄农民春晚呢?其实这是基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而做出的举动。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公民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重在最大限度地实现百姓参与,强调共享、共建、共有的原则。做到这些,首要方面就是要按照公众的意愿,提供公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有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调动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百姓的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娱自乐。
农民春晚
一大早,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的摄制组就先来到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拍摄李春军“大地放歌”春晚。
李春军可是北四家子乡的一位名人,当地人提起他,都赞不绝口,因为他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春军是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雹神庙村民组的一位青年农民,从小就喜欢文艺。为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年至年间,他自掏腰包、累计10万多元连续21年为乡亲们办迎春歌会。该歌会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农家春晚”,观众最多时达到五六千人。
今年是李春军组织的第二十二届农民春晚。上午11时,演出在歌舞《和谐圆舞曲》的欢快氛围中拉开帷幕。优美的曲调向世人昭示:世间万物,因和谐而完美;社会关系,因和谐而温馨。
歌曲联唱《好人一生平安》《少年壮志不言愁》《篱笆墙影子》《双脚踏上幸福路》,舞蹈《金猴辞旧生机来》,情歌对唱《红尘情歌》等12个节目一一亮相,赢得现场掌声一阵高过一阵。最后,晚会在歌舞《幸福朝阳》中落下了帷幕。
当日下午,辽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一行人又前往北票市大三家镇马云飞文化大院进行节目录制。
马云飞是北票市大三家镇三家村农民。受父亲的影响,马云飞自小爱好文艺和乐器演奏。随着农民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马云飞想利用自己的专长,带动乡亲们一起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了做好文化大院,为乡亲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活动环境,年,马云飞利用自家的园田,投资5万多元建设了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
马云飞文化大院自创建以来,在朝阳市县文化局、文化馆的指导下,在镇政府、村委会的支持下连续4年举办了农民春节。“马云飞文化大院春节文艺晚会”,饱含浓浓的春意和亲情的祝福。整台晚会凸显了喜庆祥和、阳光向上的文化特质,给全体村民送来了一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
小编亲眼目睹,这两场真是纯正的草根春晚,表演者全部是当地的村民,上午的演出将近十二点半,下午的演出将近五点半,都是赶到了饭点,可是全场观众没有一人离席!人山人海的群众观看晚会的兴致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群众参与的魅力!
幕后故事
整个拍摄过程圆满顺利,这期间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的摄制人员也付出了非常多的辛苦。
在春节小长假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摄制人员们就牺牲了个人的休息时间赶赴朝阳县,他们在正月初六就已经到达朝阳,准备第二天的农民春晚拍摄任务。
天寒地冻的正月,摄制人员们在大卡车和土堆上掌机拍摄,手冻僵了,脸冻红了,都是为了将精彩的农民春晚节目呈献给更多的人。
两场春晚中间的衔接时间很紧,我中心的摄制人员忙完这一场又快马加鞭地奔赴下一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全天户外的拍摄时间长达6小时,数九寒冬的天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虽然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的摄制人员在严寒中不辞辛苦地对晚会的盛况进行录制,但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给群众带来好的文化文艺共享资源,严寒并不算什么。
同时,演出当天一大早没到六点,天还没亮,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杨世涛等一行人也出发赶赴朝阳。
当天又恰逢京沈高速路上有大雾,能见度不足十米,车辆行驶缓慢,路程远,天气条件恶劣。但这丝毫没能影响领导深入基层和群众欢度佳节的热情。
本次农民春晚演出得到了省文化厅领导的高度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白癜风资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