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白癜风如何治 http://m.39.net/pf/a_11334148.html
接着昨天易经说阴阳的文章,我们接着往下讲。
河、洛之气:
《河图》里论述的水――火――木――金――土,是以“数”的次序为依据来排列的,表示一种事物相生演化的顺序。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朱熹在《易学启蒙》中写道: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所谓“天”者,阳气轻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谓“地”者,阴之重浊而位乎下者也。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所谓“天数五”也;阴数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所谓“地数五”也。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有五。此“河图”之全数,皆夫子之意,而诸儒之说也……河图以生出之次言之,则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复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东、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
生出之次实际上讲的是这五种物质符号在天之位的排列次序和对应关系,用以阐释五行各自阴阳气的多寡;而运行之次则表达的是五行在地之位的相生关系,用以阐释五行之间物质属性如何转换、以及以何种规则转换的关系。在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当中,将五季对应五行,为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对应关系取决于五行的物质属性与自然界五季的契合程度。《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而所有这些特性,引申开又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水曰润下”:“润”,即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与自然界五季参之,则合之于冬。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炎热、光明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火。与自然界五季参之,则合之于夏。
“木曰曲直”此义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的意思。因而引申为凡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木。与自然界五季相参,则合之于春。
“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革:亦有护具的意思,因穿着于人体之外,有温暖防护的作用。引申为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卫护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与自然界五季相参,则合之于秋。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引申为凡具有生长转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皆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和“土为万物之母”说。与自然界五季相参,则合于长夏。
《周易本义》所载“河图”之数,为何以此论生出之数呢,我们不妨参考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道德经》四十二章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处的天生一,指的就是天一生水。天道布施、滋养万物、泽被向下,合水之性。故河图以水为天一,犹是此理。而地二生火,则为大地受天气雨露润泽之后生发向上,进取蓬勃之象,合火之义。故河图以火为地二,取天地阴阳相互交通之义。至于《道德经》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何以为木,则取其曲直变化之意。天地水火二气相互交通而成运化之象,万物运行有刚有柔,合自然界木之属性。木之性有藤蔓之柔、松柏之刚,是以万物负阴而抱阳,故曰天三生木。万物运化之本已立,刚柔相辅之性已分,此时便需有制衡之力,否则便衍生太过,使天地之气衰竭,无以为继。是以有地四生金。金者杀伐矫治,太过者损之,不及者矫之;宣肃有度,以使天地之气平衡。平衡则气息往复,有生有灭,以成循环,以成生生不息之象。生生不息而生万物,有土德,故曰天五生土。此之谓冲气以为和也。
那么,五行与五季所主又是如何衍生的呢,它的依据在哪里,怎样去体现和运用的呢?我会在文章里继续讲解,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