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虬智被低估的文化差异,正在影响你的家庭

正文共:字左右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朋友小文在30岁这一年与她心爱的人步入了婚姻殿堂,丈夫虽然是一个外地人,恋爱的两年时间里聚少离多,但他无微不至的关照打动了小文的心,让她以为他们能够幸福美满的一直生活下去。

可现实状况并没有小文想象的那般美好,当恋爱时期甜蜜的两人世界开始滑向组建家庭后需要面对的柴米油盐时,美好关系的滤镜被打破了。

“我们总为一些芝麻点大的事情发生争执,比如早上吃粉还是吃面,豆腐里能不能放辣椒,睡前要不要泡脚,明明之前谈恋爱时我们从来都不会为此而吵架的。”

小文向闺蜜吐露着自己在婚姻生活中遭遇的烦恼,无独有偶,这些烦恼正在大量的新婚夫妇家庭生活中上演,并逐渐成为了新婚夫妇离婚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会把这些男女在婚前和婚后生活的变化归结于光环效应,这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另一个原因或许是人们低估了文化差异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01

“蔬菜不就应该清淡着吃吗?”

提到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环境赋予人的价值条件选择,比如你强调集体利益优先还是个人利益优先,你看待事物更习惯从细节出发还是从全局出发。

实际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个体,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喜欢吃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喜欢看立体的五官还是柔和的五官,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喝水还是洗漱,文化不仅影响着你的价值条件取向,还影响着你的饮食口味、生活习惯、审美标准等等。

人们往往因为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体系中生活了许多年而以为天下大同,当差异出现的时候,便容易感到惊讶、困惑和不安。

而当个体把这些文化差异的出现解读成是对自己原有习惯化环境体系的挑战时便会奋起反抗,于是冲突出现了。

“我真的难以理解炒青菜还要放辣椒的喜好,蔬菜不就应该清淡着吃吗?”

小文不断向闺蜜控诉着丈夫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说到最后她开始不由自主地哭起来,因为她忽然领悟到自己和丈夫之间居然有如此多的差异,他们其实是两个世界的人,当初选择走到一起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小文的这番领悟是否正确,我更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为何文化差异会影响家庭关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有一个家庭系统治疗取向的心理老师问她的学生:“你们认为在新婚夫妇的婚床上一共躺着几个人?”

有的学生回答是两个人,还有的学生回答是三个人。

最后老师笑着摇了摇头说:“正确答案是不少于六个人”。

有人或许会问,一张常规尺寸的婚床上怎么可能躺下六个人呢?

通常意义上讲,在这张婚床上只会躺着这对新婚夫妇,但是这对新婚夫妇并没有从结婚的那一刻起变成全新的个体存在,他们身上还有着各自原生家庭中父母甚至更多重要关系的“影子”。这些“影子”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生活二三十年的经验,另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离开原生家庭但尚未步入婚姻家庭的独立成长经验。他们各自把这两部分经验整合内化到自己的个人经验体系中,融合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这个故事生动地解释了为何文化差异会影响家庭关系,当我们带着自己现有的这套经验体系去接触拥有另一套经验体系的个体时,往往会看到两套经验体系无法有效融合的部分——文化差异。

//#02

被误解的文化差异

我们在同他人的关系相处中看到文化差异时,极易知觉成是对自己原有经验体系的威胁和挑战,并由此产生被吞并的恐慌感,而为了防止自己的原有经验体系遭到吞并,我们会不由自主表现出极大的反抗行为,反映在实际的关系相处模式中就成了冲突。

联系前文,小文在与丈夫的婚后生活中之所以常常因为一些对待同一事物的差异化观念而发生争吵,正是出于他们对自身原有经验体系的本能捍卫。

接踵而至的问题:

难道文化差异只会在两人的婚后生活中呈现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小文和她的丈夫有着各自的原生家庭环境和社会成长经历,这组成了他们各自的经验体系。当他们以恋人关系相处时,情感稳定是摆在首位的,所以即便自身原有经验体系在与对方的相处过程中受到挑战也会最大限度的让位于恋爱关系的维持。

当他们由恋人关系转变成夫妻关系时,情感稳定不再像恋爱时那么重要,他们也开始逐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cybg/15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