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霸国,感受历史,传承文化,展望未来

央视CCTV10《探索·发现》栏目于3月30日、3月31日晚十点播出纪录片《消失的古霸国》上下集。据了解,年9月19日,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来到我镇大河口村,摄制以霸国考古为主的专题纪录片。央视记者通过再现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的考古发掘过程等情境,拍摄墓葬现场、相关文物,并采访发掘亲历者。整部纪录片采用实拍、写意、再现、讲述、空镜、资料等多种手法拍摄,文史价值和审美价值极高,同时也展示了翼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风光。

发现霸国:

霸国,西周时期诸侯国,未见有史料记载。版图疆域等信息不详。发现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考古工作者根据大河口墓地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确定是一个新发现的诸侯国,并未在史料中有记载。从墓地中出土的文物可知霸国历史可能贯穿整个西周并延续至春秋初期,霸国的最高统治者为霸伯。“霸”与北燕、晋、倗等国和周王朝都有往来关系,总的来说,它应属于横水文化的一个类型,即大河口类型。

大河口西周墓地位于翼城县以东约6公里处一片两河交汇形成的三角洲高地上,墓地年代横贯西周,晚期进入春秋初年。年5月大河口墓地被盗发现,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同年9月至年5月进行了考古勘探和试掘,年9月至1月进行了全面普探,年5月至01年8月进行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在发掘阶段,考古队发现这是一个诸侯国君级别的墓,墓葬二层台四壁有11个壁龛,壁龛内放置有漆木器等物。在墓室内棺椁之间或棺盖上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原始瓷器、陶器等物,其中出土有多件青铜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特别是青铜鼎内壁铭“伯作宝尊彝”、圈足三足簋盖底对铭“霸中作旅彝”等铭文,揭开了“霸”是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氏名,“霸伯”是这里的最高权力拥有者。这些文物珍宝,证实了霸国的存在。

经济文化:

从大河口墓地出土文物情况看,霸国人口数量较少。青铜器铭文证明,霸国与当时的晋国、倗国、燕国、周王室有过礼尚往来。车马坑的布局又与天马──曲村墓地有共同之处。陶器组合和青铜器风格具有周文化的特征,商、周文化因素都比较明显,自身文化特色独具。

西周时其所居城邑和所辖区域不会很大,大河口墓地与横水倗国文化性质相近,但特征独具,可能属于媿姓狄人族群的一支。

考古研究:

“霸”器曾见于以往的青铜器著录,在《殷周金文集成》中著录有“霸姞作宝尊彝”鼎簋,曲村墓地也曾出土一件“霸伯作宝尊彝”铜簋。

大河口西周墓地揭露面积1.5万余平方米,发现墓葬座,车马坑座,墓葬内出土的青铜器种类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工具、车马器、乐器等;陶器组合主要有:鬲,鬲罐,罐,鬲盆罐等。玉、石、骨、蚌器、贝和串饰较多,部分墓葬随葬锡器或漆器,个别墓葬甚至发现有金器。

考古队从发掘出的青铜器物的铭文间发现了“霸”字。铭文显示,墓地主人的族名为“霸”。随后的考古发现证明,霸国与晋国、倗国、燕国和周王室有往来关系。在传世的文献记载中,未曾见到与“霸”国相关的蛛丝马迹。

有两种原因会导致霸国在现存史料中没有记载:一是在过去的史料中确实存有霸国的记载,但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遗失了;二是根据大河口墓地的面积及墓葬埋藏数量可判断出当时大河口人群规模不大,大河口墓地的发现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西周“霸”国的历史及文化,并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出土文物:

在“霸伯”墓地出土的文物中,有一种叫鸟盉(hé)的青铜器备受







































白癜风能好么
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8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