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小镇广东赤坎中国首批特色小镇

按照智慧园区、宜居社区、主题景区“三区叠合”的理念重构华侨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特色和人文景观高度耦合,打造集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华侨文化旅游小镇。

01概况

赤坎圩镇距开平市中心城区12公里,是珠三角连接粤西的咽喉之地、粤西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全镇面积6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多人,年镇GDP亿元。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9万多人,拥有星罗棋布的华侨文化传统村落,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年赤坎镇成功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年成功申报“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

02特色

1.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以赤坎古镇等侨乡文化资源为基础,构建起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古镇体验功能为一体的侨乡文化旅游全产业链。

2.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小镇建设“活旧”与“提新”并重,打造“全域旅游”环境。镇区融入“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理念,结合综合管线廊建设、水环境净化系统建设、节能建筑建设,将岭南骑楼、碉楼、洋楼等建筑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村庄以赤坎古镇项目为支撑点,充分利用好各传统村落作为节点,通过“一村一品”发展好乡村旅游业,以及“珍珠链”策略,以绿道、“潮人径”和乡间小路为线,使这些节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绵延三百年的华侨出洋潮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在赤坎交融与发展,从而形成了底蕴深厚的侨乡文化。赤坎古镇项目以“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重现古镇历史辉煌”为总体思路,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相结合,在充分保护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开发,重现赤坎古镇历史辉煌。

03体制机制探索

理念模式:古镇封闭管理、新镇开放管理、多元管理模式;

规划建设:多规融合、科学规划;

社会管理:“邑门式服务”、综合执法、经营城市;

体制机制: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建设管委会、行政审批下放。

04面临的问题

当前赤坎镇符合利用规划的土地有限,未能满足项目对土地使用的需求,办理土地调规手续繁杂、用地审批周期长,影响项目开发建设;

当前融资平台作用有限,镇级财力相对薄弱,虽得到江门市、开平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功融资12.5亿元,但是与总投资额相比,仍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

05发展目标

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发展空间,按照智慧园区、宜居社区、主题景区“三区叠合”的理念重构华侨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特色和人文景观高度耦合,打造集旅游服务、文化展示、综合配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华侨文化旅游小镇,并努力成为中国文化旅游古镇新地标、广东华侨文化保护与开发创新示范区、乡村旅游示范精品。

06近期工作

规划先行计划;古镇保护计划;新镇开发计划;农村卫生专项整治计划;文化传承计划;旅游业提升计划。

07相关政策支持

印发《开平市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施意见》,并从简政放权、用地保障、财政扶持、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文件提供政策支持。

08专家点评

民国风情,因《一代宗师》、《让子弹飞》等影片中唯美场景的传播而受到了广泛的喜爱,也激热了赤坎这座文化古镇的旅游业,年游客量已超过40万。成规模完好保留的骑楼街区、碉楼等极具特色的历史遗产本底,与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以及五邑地区华侨历史的深厚人文积淀,共同培育出这一座与海外华人息息相通的名镇,成为岭南广府地区极具特色的一个文化印迹。

“全域旅游化”以及一系列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成功吸引了战略性的资本并开拓出具有极大想象空间的特色文化休闲服务业,改变了这座小镇以工业化驱动的发展困境。发展目标的日益清晰也引导着城镇化的进程,文化休闲产业持续引入的同时,镇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乡村现代化水平提升日见成效,一种“田园式”城镇化的可能图景正在逐渐呈现。

赤坎的机遇在于近可服务珠江三角洲巨大的都市人群,远可链接全球华侨华人,文化寻根、地域特色等旅游目的地特征具有相当的独特性,随着交通区位的继续改善,其潜力将持续显现。但是,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赤坎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何将全域旅游的战略与城镇化、现代化目标整合协同,镇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农村社会的提升能否在旅游产业的拉动下,走出一条健康、公平、可持续的特色路径,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







































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8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