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视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4.8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增速同比有所放缓。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第一个半年数据反映了文化产业怎样的特点和变化?文化产业未来应如何走出品质发展之路?
1从注重数量向注重品质转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环境下,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开始从注重数量增量到注重品质提升的转变。
“数据反映出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调整期,过去的文化产业发展更多地依托于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如当地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而文化产业真正的核心资源应是无形资源,如符号、故事、IP(知识产权)等,这应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也提到,从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第一阶段更倚重于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第二阶段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浪潮中,一大批转企改制的影视、出版行业翘楚脱颖而出,第三阶段就是以创意经济为主的时期,更注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意创新所发挥的作用,是文化产业升级换代的方向所在。
从文化产品供给的角度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是关键。向勇提到,一方面,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含量,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注重将文化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价值结合起来,比如大贺创艺的可穿戴艺术品系列,将创意与生活相结合,既实用又具有收藏价值。
2东部优势明显,区域差距逐步缩小
分区域看,今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虽数值较低,但增速已超过东部地区,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在专家看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可以成为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主要增长点在于内容创意、文化科技等行业,如在北京,近一半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为互联网相关产业。”金元浦提到,相比之下,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靠资源要素推动的阶段,今后应逐步探索从依托传统文化资源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转变。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区域化和特色化的布局特征,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对文化产业整体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对此,高宏存认为,区域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区域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各地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更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模式。同时,建立跨区域合作平台,推动跨区域协同发展。
3“互联网+”优势凸显,文化服务类行业快速增长将文化、金融和互联网相结合,是当今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华强艺术品交易中心日成交金额超20亿
金陵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上线周年累计交易额达亿
此外,直播经济、“网红”经济也在迅速崛起。
现象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近期发布《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年红人产业产值接近亿元,远超年中国电影市场亿元的票房金额。23岁到28岁的“职场新人类”是网红经济最主要的消费人群,占到消费总人数的49%。网红经济成为年最值得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