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缘何是朝阳区

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行政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是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和北京CBD所在地。建区50多年以来,朝阳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由首都的农业大区(“米袋子”、“菜篮子”基地)→工业大区(北京市电子、纺织、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商务中心区(CBD)的发展阶段,现今的朝阳区正在大步向前迈向“文化强区”。

  近年来,朝阳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可谓是风生水起,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已经发展成为全市各区县的领头羊、排头兵、桥头堡。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试验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等,一系列夺目的光环纷纷花落朝阳区。朝阳区也无可争议地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那么,文化创意产业,为何是朝阳区?下面,让我们一一道来。

一、抢抓战略机遇,朝阳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与其他地区相比,朝阳区既不是文化禀赋大区,也不是科技资源大区,而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却依然能够在北京各区县甚至全国范围内一枝独秀,这与朝阳区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大好机遇,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构建、集群化发展不断升级等方面的作为是密不可分的。

 

1区域功能定位提升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朝阳区是首都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承担着“发展、服务、展示、保障”的重要职能。其中,国际交往不仅包括政治交往、经济交流,更包括了文化交往;经济与文化二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经济联系势必促进文化联系;高新技术产业都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来支撑才会有生命力。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朝阳区的这49字的功能定位,为朝阳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图1朝阳区区域功能定位

2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全国文明城区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创建文明城区,朝阳区有着近十年的深厚积淀:年、年,朝阳区两次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区荣誉称号,为朝阳区的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文明提升非一日之功,发展大业需百倍努力。在此背景下,朝阳区把工作重点聚焦到文化文明建设上,并以奥运为契机大力提升文明程度,以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重要抓手之一,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因此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期。

图2朝阳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3创新改革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开辟路径。

  年7月,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户朝阳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将集成首都文化、金融、科技等创新资源,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中心、文化创意及设计产品会展中心、云计算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文化企业总部基地等一批功能项目,并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发展模式等方面探索改革创新,积极推动国家层面的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先行先试。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将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为契机,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

图3国家文化创意创新实验区揭牌

二、发挥自身优势,朝阳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区域整体环境的全方位、立体化支撑,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先优势与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是息息相关的。

突出的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实力与发展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朝阳区作为首都经济大区,无论从发展质量还是数量上,近年来都始终保持在北京市前列,这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优质的发展条件与空间,也使文化创意市场的繁荣成为可能。年,全年GDP突破四千亿元,达到.0亿元,同比增长6.8%;区级财政收入突破四百亿元,达到.0亿元,增长8.8%;实际利用外资93.4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71.9%;进出口总额达.6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39.5%。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结构的比重超过90%,已形成以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高精尖”经济结构。

显著的国际化特色优势。

  朝阳区聚集了除俄罗斯外的全部外国驻华使馆、全市90%的国际传媒机构,80%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70%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的国际金融机构、50%的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北京市50%的外籍人口居住在朝阳,涉外服务设施健全完善。朝阳区丰富国际化资源也为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发展平台,促进了人才、企业等高端要素聚集,形成了朝阳区独具活力的发展环境。

图4朝阳区国际化资源

优越的公共文化环境。

  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造文创发展利好环境的重要保证。作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朝阳区已实现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并制定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区现有公共文化设施近千个,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广场、驻区艺术院团、影剧院等资源丰富。区域内科技、教育、文化、体育资源密集,拥有奥林匹克公园、艺术区、三里屯时尚街区等区域品牌,国际风情节、潮流音乐节等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完善的公共文化资源,让朝阳区到处弥漫着文化因子。

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

  朝阳区依托高校及其他社会研究组织等专业研究机构力量的智力和教育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平台,共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基地;积极吸引复合型人才、高端创意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聚集,提高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此外,朝阳区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精英榜排名,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领军人物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实力的平台。

图5朝阳区精英榜评选

三、积极主动作为,朝阳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方向添活力

  朝阳区一直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后,朝阳区是北京最先建立领导机制、业务执行部门、制定相关规划和相关政策的区县。多年来,朝阳区围绕“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紧紧把握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引导,让企业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规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朝阳区一直坚持规划先行,多年来制定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年)、《朝阳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加快建设文化朝阳十大行动计划(—)》等规划指导性文件,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规划引导体系。朝阳区正是在不断的自我定位、找准目标的过程中,把文化产业越做越精、越做越大。

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朝阳区特别重视营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不断完善支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的政策促进体系。几年来,朝阳区逐渐建立了包括重点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知识产权保护、版权登记交易、企业上市、服务中小企业等方面的“1+2+18”产业促进服务体系。

1+2+18

“1”即《朝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的意见》;

“2”即《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和《加快建设文化朝阳十大行动计划(—)》;

“18”即各单项产业促进政策。

服务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在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朝阳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业态、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特点,提供分众式服务,打造了行政审批服务、公共技术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内容原创服务、孵化创新服务、版权保护服务、投融资服务、宣传推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

管理规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朝阳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握文化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不同业态的要素资源和企业主体集聚集群发展,在全区范围内合理空间布局,促进不同区域之间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强化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形成部门联合、条块结合的文化市场监管格局,规范文化市场;以新文化现象和新文化载体为重点,加强管理引导,健全行业自律组织,确保文化安全。

  集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朝阳区充分发挥中国传媒大学等驻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逐步经历了“单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楼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传媒产业功能区发展”、“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五个重要阶段,集群模式实现了1.0到5.0的飞跃提升。从单个的楼宇→园区(基地)→集聚区→功能区→实验区,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拓展,而是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链、服务链、供应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图6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演变

  在这样的战略导向之下,朝阳区先后打造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艺术区、莱锦创意产业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基地,引导北京第二棉纺厂、北京毕捷电机总厂等20余个国有企业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目前,朝阳区已形成了以CBD为核心、以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为主轴,以三环会展商务产业带、四环文化旅游产业带、五环新兴文化产业带为纽带,以奥林匹克公园会展旅游文化产业圈、大山子艺术和设计产业圈、三里屯时尚文化消费产业圈、潘家园古玩及艺术品交易产业圈、温榆河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圈、垡头休闲文化产业圈为支撑,点、线、面相结合的“一横”、“三纵”、“六圈”的产业空间布局。年,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朝阳区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奥林匹克公园、大山子地区等13个片区被纳入其中,占全市文创功能区总面积的32.3%,位于各区县之首。

  -年,全区文化创意企业数由1万余家增加到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收入由亿元增加到亿元,已成为朝阳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朝阳区规模以上企业数、实现收入、从业人员数量等各项主要指标均约占全市1/4以上。包括新媒体在内的文化传媒业实现收入占到全区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的60%,新媒体、移动互联、时尚旅游等新兴业态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态势。一系列靓丽的数字表明,朝阳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从新的增长点快速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区域“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发展的引擎。

  下一步,朝阳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按照北京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效益,重点推进一批功能性、平台性项目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旗舰型企业,加强版权、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商务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产业市场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文化项目投资、文化消费市场和文化“走出去”三大领域的带动作用,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为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白斑医院排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6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