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专辑一 意娜创意欧洲:

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专辑一 意娜创意欧洲: ????????????????????点击上方“元浦说文”可以订阅哦!元浦说文“元浦说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目标在于速递文化信息、传播深度思考、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搭建产学研的合作桥梁。作者简介意娜,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研发中心总监;中国加拿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专家,U40青年文化产业工作营发起人。参加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并演讲,参加多个国际会议并讲演。《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执行主编。曾主持翻译联合国《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和联合国教科文“文化多样性十年评估报告”中文版。出版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专栏等文章六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多个国家项目、政府委托项目和产业规划项目。

与如火如荼的中国电影市场相呼应的,欧洲电影依然保持着固有的品质,年波兰电影《修女艾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其提名之初,“创意欧洲”官方网站就骄傲地宣布其和另一部提名影片《廷克巴图》(毛里塔尼亚电影)的推广和发行都受到了”创意欧洲“项目的资助。于是,”创意欧洲-“项目又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14.6亿欧元的“创意欧洲-”为期7年的“创意欧洲”是欧盟更宏大的10年期“欧洲”计划中的一个文化项目,主要是落实“欧洲”计划中“创新型欧洲”的举措,也就是要以提升促进科研和创新融资的渠道和环境,促进保证创新理念能够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创造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为项目的设定目标。“创意欧洲”资助的项目分为三类:文化项目、媒体项目和跨界项目。其中,文化项目占比30%,媒体项目占55%,而跨界项目占15%。在欧盟委员会的项目框架文件里明确地把它作为年到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框架规划“,把欧盟当时已经存在的几个资助项目都纳入进来,注入了更明确的理念。欧洲的学者们立刻敏锐地意识到,因为在框架中有了“竞争力”、“服务”、“增加值”这样的描述,这个项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把过去的文化资助项目整合起来总额增加37%的资金投入那么简单了,而是在欧洲史无前例地强调了市场机制下的文化“价值”。虽然批评的意见认为这个新项目其实并没有比过去分散的若干资助项目省出多少运作费用,反而因为归口的统一越来越有造成垄断的趋势,这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政策。比如被资助项目必须是跨国合作,由机构为主体来申请,而且资助的金额并不能用在机构的运营上,必须给到具体的项目里。在其他欧盟项目的基础上,补充了为文化创意产业、遗产修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基金等提供结构性投资支持的部分。当然更主要的是它对融资的强调,它的担保基金将计划为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高达7.5亿欧元的银行贷款。“创意欧洲”的官方网站并没有宣布项目进行两年以来总共已经资助了多少项目,但在其最初的计划里,除了设立担保基金提供针对小企业的贷款计划以外,“创意欧洲”将至少支持25万名艺术家和文化专业人士将作品推向所在国家以外的地方;多部欧洲电影将获得发行上的支持,能够被欧洲乃至世界的观众观看;至少家欧洲电影院将获得资金支持,只要他们保证放映的电影中至少50%是来自欧洲;超过本书籍及其他文学作品将得到翻译支持,帮助作者打入新市场,其他国家的读者也能用母语欣赏这些作品;数以千计的文化、视听机构以及专业人士将得到培训机会,掌握数字化时代的新技能,加强跨国工作能力。”创意欧洲“与欧洲的文化多样性理念从这一宏伟目标看得出来,欧洲所推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依然延续了欧洲的文化政策观念。这一文化政策,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所主导的“文化多样性”理念一脉相承的。人们的常识往往认为,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全球化的分野在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峙,而实际上,倡议“文化多样性”理念,直至推动“文化多样性公约”签署的,反而是同属发达国家的法国、加拿大这些“第二集团”国家。年前,法国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美国。但是随着电影工业的出现,这个带有强烈的复制性的工业,特别适合市场化的规则,因此美国文化迅速崛起,席卷世界,法国人开始担心美国文化的侵蚀。“二战”以后,关于国际贸易的各种谈判中,在文化产品与服务领域的分歧最大。作为文化霸主的美国力推动同质化,认为文化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不能搞特殊对待,这和美国在文化输出上的霸主地位直接相关。因此,美国的基本态度是,贸易谈判中不必搞任何例外条款,甚至教科文组织下的种种文化管理条约,都没有必要存在,一个世贸组织就够了。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这个我们大多用来描述文化遗产的概念,其实正是发端于现代文化产业。在“创意欧洲”资助的项目类别里,我们能明显看到这个倾向。欧盟有24种官方语言,约60种官方认可的地区和少数民族语言。这种多样性同时它阻碍了一国艺术家影响力的扩散。因此在“创意欧洲”中,翻译类的项目是资助的一个大类,鼓励欧洲国家语言互相翻译作品,扩大读者群。欧盟委员会官方民调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3%的欧洲人去听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家举办的音乐会,只有4%的欧洲人观看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剧院演出。为此,“创意欧洲”更加注重为公众开发更多国别界限模糊的作品、培养观众并提高各产业与观众互动的能力。事实上,欧洲一直在努力传达着这样的理念,就是把文化变成可以保护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保护起来。比如“创意欧洲”特别推荐了一个“欧洲制造”(MadinEurop)项目,其中包括了一个叫“建筑中有欧洲身份吗?”的选题,从伦敦、赫尔辛基、塔林、里斯本、阿姆斯特丹等16个城市各访谈了一位建筑师,他们都是欧盟当代建筑奖的获得者,都有共同的欧洲价值观和未来期望。访谈向他们提问了关于文化、语言、技术和建筑表达的多样性问题。而这些建筑师们在视频中表达了他们的观念:我们的身份是由若干身份拼贴而成的,而我们所共有的巨大财富在于我们对于差异化的尊重。公共空间的建筑意味着各种差异的和谐共存,连接着当地与外界,当下与历史,是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建筑不仅是历史遗产的一部分,又提供了关于我们未来如何生活的愿景。“创意欧洲”能走多远?欧盟在推出“创意欧洲”的时候是寄予厚望的,在项目框架中就直接提到:因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投资可直接为战略目标做出贡献,即促进聪慧的、可持续的广泛增长。8年文化创意产业对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约4.5%,并雇用了约3.8%的欧洲劳动力。除了这种直接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上的贡献,文化创意产业还刺激了其他领域的溢出效应,如旅游、ICT的内容生产等,并且有利于教育、社会包容和社会创新。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有利于欧洲摆脱当前的经济危机。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宏大的“欧洲”以及它下属的各种类似“创意欧洲”的项目,人们都开始怀疑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美好愿望。正如英国年《创意经济宣言》中提到的英国的困境,即是说虽然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文化产业都走在世界的前面,到年创意产业已经占了整个经济的十分之一(9.7%),提供了超过万个工作岗位。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整个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格局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英国这样的先驱反而陷入了“创新者困境”,昔日的成功产生的惰性阻碍了对新环境的适应。当世界还在期待英国能利用历史优势给创意产业提供一个舒适、成功的转型环境,带头过渡到数字市场和互联网商业模式。而英国本土的创意企业却纷纷开始表达他们的不满,认为英国在教育(视觉效果)、融资渠道(音乐),知识产权(档案)、竞争(书籍出版商)和基础设施(视频游戏)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连最初启蒙了很多国家的《创意英国》文件本身都被指责为华而不实,从统计指标等各方面都无法落实。欧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人们评估欧洲实施的时候发现,由于只强调欧盟整体的融合,没有考虑到国家和区域因素。最后,欧盟最核心的挑战是包括人口问题、进一步促进区域整合、信息和传播技术,以及创新在促动融合和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作用都被忽略了。尤其是在文化领域,基本的思路还是在传统的文化部门,对于互联网以及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的迟钝,对于欧盟的“数字未来”并没有列入到重点考虑范围。因此它所预计的对于经济恢复的拉动也可能会太过乐观。加上欧盟习惯性的“自上而下”推动政策的方式,这些美好的愿景将很难整合进一个战略性和操作性的框架内。欧洲老矣!而中国从近年来文化贸易额的大幅提升,到“互联网+”,再到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向亦步亦趋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创造,在整个世界疲软的大环境中展现出难能可贵的活力。不过无论如何,“创意欧洲”至少从文化上给我们了一点启示:对我们来说,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说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如何才能做到?第一,文化创新,要有生命力,没有受众的文化,创新能力必然不足;其二,把文化的我变成文化的我们,才能走出去,把你喜欢的东西,变成让世界喜欢的东西。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元浦说文

本文由“元浦说文”郑重推荐。

元浦汇,邀你齐品“文化创意产业思想大餐”

应广大文化创意产业的业界和学术精英朋友们的建议和邀请,元浦汇qq社群应运而生。这里将为大家提供自由的思想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非常欢迎有共同志趣的你加入进来。

加入

加入

注:申请需备注信息:姓名+公司简称/行业由管理员审核通过即可加入

元浦说文每天都在推送好文,辣文,妙文,雄文,巨文,巧文,上文,下文,高文,也有奇文,烂文,有点闲空,有点兴致,就来







































四川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2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