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7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对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CCIDI)、表征指数(CCIRI)、发展内涵指数(CCIEI)和发展综合指数(CCIDCI)做出报告并分析。报告显示,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出现了正常区间的放缓。文化企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有待增强,文化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报告公布了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依次为: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湖南、四川、安徽。东部地区依然占主导地位,四川、安徽成为西、中部地区进入文化产业发展“新十强”的代表。此外,报告首次对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17个功能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国土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沿海发展带的引擎作用明显,内地发展潜力巨大,成渝经济区的战略支点作用凸显。
报告首次对中国在境内外(内地、香港、美国)的上市文化企业进行了文化资本市场的对比分析。报告指出,三地文化资本市场呈现出内地国有主导、香港民营主导和美国民营独占的局面,形成了内地影视娱乐主导、香港传媒广告主导及美国文化科技主导的文化行业格局。报告建议,政府应推进境内文化资本市场治理,优化境内文化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促进内地文化资本市场的更加开放、多元和效率提升,破解中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难题。
报告显示,至年间,我国城镇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仅增加5个百分点,农村文化消费支出则减少了4.4个百分点,文化消费市场并未出现预期的快速增长甚至井喷的局面。这表明文化消费市场尤其是农村文化消费市场亟待培育。报告建议,一方面要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敢于并乐于释放文化需求。同时,还要建立与农村居民需求相吻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此外,报告还首次完成了至年的文化法制指数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我国文化司法状况总体较为稳定,文化法治建设正逐步开展,多项文化基本法律被提上制定议程。但文化行政信息公开亟待加强,公民文化创造力、文化市场开放程度及文化自治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