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郴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现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昆曲、安仁的“赶分社”列入二十四节气子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郴州还有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目前郴州文化资源分布过于分散,开发不深入,可进入性差;一些文化名片云遮雾罩,模糊不清,知晓度不高。如何挖掘郴州文化资源,促推郴州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认为,当前必须对郴州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分类整合,有序开发;同时要掀开遮盖郴州文化真容的面纱,擦亮郴州文化名片,适度梳装打扮,发挥其推动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效益。
一、科学整合,开发郴州山水文化资源
郴州地处南岭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与珠江水系分流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山林茂密,处处留存大自然的钟灵毓秀,可谓鬼斧神工,美景如画。从巍峨高耸的八面山,到波光滟潋的东江湖;从神秘莫测的莽山原始次森林,到近些年开发的飞瀑如练的王仙岭;从无寸土不奇、无寸地不丽的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到今天还吸引着一拨拨的探险者、科考队进洞考察的万华岩,郴州的山水之奇妙,令人叹为观止。虽然郴州山水美誉度很高,但知名度却并不高,外市外省很多人不知道莽山,不知道东江湖,不知道苏仙岭。如何让郴州山水走出深闺,为世人所认识,建议按照“大思路策划大景点,大手笔建设大项目”的思路,着力整合山水文化资源,展现郴州山水魅力,提升郴州旅游核心竞争力。
1、着力打造五大风景区
郴州境内风景区不少,但景点分散,集约度低。为致力提高旅游效益,可考虑整合景点,着力打造五大景区。一是打造大苏仙岭风景区。可以考虑整合苏仙岭、王仙岭、万华岩等城区的旅游资源,充分突出郴州文化内涵,把大苏仙岭风景区建设成为福地旅游、生态旅游、洞穴旅游的高品质旅游风景区。二是打造大飞天山风景区。整合飞天山、龙女温泉、天堂温泉旅游资源,在做大提升、争创精品上下功夫,将健康疗养与休闲度假结合起来,并大力开发会议旅游,将大飞天山风景区建设成具有郴州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三是打造大东江风景区。依托东江湖及周边景点,着力做好山水文章,在东江湖库区建设“中国清水城”,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度假休闲、康体保健和文化娱乐等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国际级、高标准、环保型的观光游览区。四是打造大莽山风景区。以莽山为龙头,整合莽山至一六镇南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将大莽山风景区开发建设成以观光旅游、科普考察、野外探险为特色的全国著名生态旅游风景区。五是打造大五盖山风景区。整合五盖山和仰天湖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优势和仰天湖高草原自然风光的特色,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开发步伐,将大五盖山风景区建设成颇具影响力的“狩猎”旅游和南国草原型休闲游憩旅游胜地。
2、建设南岭山水文化名城
郴州市山多水多,市区是松散的组团式布局,这是天赐的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的条件。要擦亮国家园林城市这张名片,加强林地、绿地资源保护,依托郴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以山水园林为主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工程,重点抓好城区造林绿化、通道造林绿化和水系造林绿化的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乡村三位一体,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生态大格局,重现郴州“林中之城”,“山水林城”的特色,营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生态宜居环境。规划建设十大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区十大水面公园,要以人为本,处理好山、水、城的关系,综合治理郴江河、同心河、燕泉河、东河、西河,打造沿江休闲风光带,依托水面公园,增加城市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视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景观是形,文化是神。一座城市如果仅有优美景观而没有文化内涵,那么它就缺少了生命力,也失去了个性魅力。郴州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因文化底蕴挖掘不足,严重制约了城市主题形象及特色的形成与传播。在新一轮郴州市城市规划中,应实施“城市文化形象工程”,秉持特色、生态、形象的理念,高度重视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以人为本,以生态环境为中心,强化郴州文化为特色,进一步突出旅游城市的主体形象。
二、深度发掘,开发郴州历史文化资源
郴州历史悠久,是湖南最早确定的历史名城。据考古发现,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郴州先民就创造了丰富的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氏在郴州发明了耒耜,开创了中国灿烂的农耕文化。秦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年)制郴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设桂阳郡。自秦汉以来,郴州即为历代县、郡、军、路、府、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郴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毓秀之区,三国时赵子龙大战桂阳城,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秦观等路过此地并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郴州是英雄辈出之地,民主革命时期,郴州是全国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地区之一,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毛泽东、朱德、陈毅、邓中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里也产生了以欧阳海为代表的新时代英雄人物。虽然郴州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因为有的年代久远,有的深埋于历史典籍,有的没有与时代链接,故不为人知晓。建议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系列进行深度发掘。
1、发掘以炎帝神农氏为代表的农耕文化
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氏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到郴州,在郴州耒山(今耒阳境内,原属郴州)发明了重要的农耕工具耒耜;在嘉禾县又意外发现了稻谷,并试种成功。这两项伟大的发明和发现,揭开了几千年中国农耕史的大幕,奠定了华夏民族生存之本,其意义和贡献之巨大无论怎样说都不过分。深度发掘、充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郴州的文化品位,提高郴州的知名度,也可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强民族认同感。
2、发掘以晋简为中心的简牍文化
年,郴州考古人员在郴州宿县桥下的建筑工地发现多枚西晋简牍,年又在此发现多枚。经研究确认,这是中国首次在长沙以南地区出土成批的古代简牍,将简牍文化向南推进了多公里,拓展到南岭地区。简牍是纸发明和普及以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由于不便携带,后来逐渐被纸代替,到三国以后简牍就非常少见了。这次发现多枚晋简,数量之多,年代又在三国之后,实为全国罕见。郴州简晋与6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年湘西龙山里耶秦简形成了一条相互验证的完整文化链条,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和湖南简牍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关键作用。发掘和利用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将给郴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更多的文化亮色。
3、发掘以湘南起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半床被子故事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从广东进入湘南,在宜章县发动起义。此后,朱德陈毅又率领起义部队经耒阳、安仁、茶陵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开国上将、湘南起义的参与者萧克曾说: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
年3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井冈山来到桂东县迎接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期间,针对部队中存在乱拿老百姓财物等不良习气,决心进行纪律整顿,以规范部队官兵的行为。4月2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起草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并于次日向全体干部战士正式宣读,成为工农革命军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被谱成了军歌。
至于半床被子故事,经习近平总书记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说,现在已家喻户晓,成为解读共产党与人民群众鱼水之情的典范。但知道湘南起义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历并理解其历史意义的人却不多。
深度发掘以湘南起义、《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和半床被子故事,既要从宏观层面阐释其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又要从微观层面挖掘其历史细节、人物故事,这样才既有助于革命传统的教育和宣传,又有利于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当前最重要的抓住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好红色故事,编辑红色教材,打造红色景点,规划红色线路。
4、发掘以女排“五连冠为代表”的体育文化
年,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第一次带领中国女排来郴州集训,此后中国女排连续3年来郴集训。女排姑娘们克服困难,在竹子搭建的简易竹蓬里刻苦训练,发扬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矢志不渝、锐意进取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年底捧得世界杯冠军奖杯,实现中国大球项目在世界上零的突破,为国家和人民赢得巨大荣誉。在随后几年里,中国女排连续4次获得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五连冠”的光辉业绩。女排郴州训练为实现了“五连冠”打下基础,郴州成为女排夺冠的“福地”。发掘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为代表的体育文化,要重点提炼、阐释和弘扬顽强拼搏、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举办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发展体育活动,带动体育旅游。
5、发掘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昆曲迄今已有多百年的历史,她曲目丰富、文辞典雅、曲调清逸、唱腔优美,融诗、乐、歌、舞、戏、、于一体,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尤其对后来的京剧产生了直接影响,被称为“百戏之祖”。年5月,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位于郴州的湖南省昆剧团成立于年,是全国六大昆剧院团之一,是湖南乃至中南、西南昆曲仅存之所。昆曲自明末清初从苏州传到湖南,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历代湘昆艺人的不断创新,已形成了融入湘戏韵味的一大昆曲流派。建团以来,剧团曾到北京、上、广州、香港、台湾及英国伦敦等地演出,深受欢迎,反响强烈,湘昆剧团从此蜚声海内外。昆曲以外,郴州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湘剧、祁剧、花鼓剧、临武傩戏等等戏曲,整合、开发以昆曲为代表戏曲文化,可以活跃郴州文化氛围,提高市民文艺素养,并带动郴州的文化旅游。
三、分类整合,开发郴州民俗文化资源
郴州境内有汉、瑶、畲、回、苗等32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地域特点十分突出,乡土气息非常浓郁。郴州先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的五彩斑斓的民俗文化资源,是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的宝贵遗产。郴州现有的民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春节习俗
一是团年宴。年三十晚必备一大碗“坨子肉”(取七分肥三分瘦的后腿肉切成大块,然后红烧)和一大条鱼,肉要“楼板厚”一块,鱼要吃个留头剩尾,预祝来年家足年丰,有余有剩。二是守岁。除夕守岁,山区人要整晚烧一段大而干的枫树蔸,预示来年红火兴旺。三是大年初一“开财门”。这一天不扫地,怕扫去财运;说话说吉利的话;如永兴方言中,“死”和“洗”同音,因此,那里的人们总不会说“洗”。忌打破碗,如果客人接热茶时将碗打了,便说“打发、打发”。在桂东县等地,还有除夕或大年初一上山给祖宗的坟上香烧纸的习俗。四是元宵倒龙灯。最具传奇色彩的是永兴县油市镇、高亭乡(古合称金陵乡)一带,在正月十五那天,一定要将舞了十几天的龙灯丢入河中,意即让龙归大海,祈求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谓之“倒灯”。
2、安仁赶分社
这个节日始于宋朝,是为纪念炎帝神农而流传下来的民间盛会,属全国独有的民俗节日,现已作为一个子项目,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3、瑶族起春节
这是瑶族人民的春耕纪念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一,瑶人手持绿叶青枝,敲锣打鼓,齐集盘王庙,举行祭春活动,祭祀山川大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清明节
对安葬未满三年的新坟,每年都要早于清明节一二十天(即社日)举行扫墓仪式,谓之“扫社坟”。扫社坟要挂山纸。挂山纸是一种招魂幡,凿有13个古钱图案的长纸条。
5、端午节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裹粽子吃。有的地方乡下还流行着给小孩烧灯火的习俗,由长者给小孩“捉虫”,用灯芯草或艾叶蘸茶油点燃,炙灸小孩相应的穴位和经络。
6、尝新节
每年的早稻成熟时,农人会开镰割下第一批稻谷,在第一时间内把它们晒开,碾成米,做成饭,邀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谓之“尝新”。
7、中元节
郴州人称之为“七月半”。这一天家家都要烧纸钱,缅怀逝去的先人。
8、瑶族团圆节
这是为了纪念瑶族先祖六男六女受封婚配,团圆成亲之日。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瑶人杀牲庆贺,喜气洋洋。入夜,敲锣打鼓,到村外燃烧篝火,舞动火龙火狮,围堂歌舞,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
9、中秋节
除了全国通行的赏月、吃月饼,嘉禾县有的农村于中秋吃芋头,谓剥芋头皮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妇女在中秋节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又称“团圆节”。桂东还有中秋晚上请月光娘娘的习俗:由几个妇女主持仪式,从地上竖根竹竿架到屋檐上直通月亮,把月光娘娘请到人间来,预测人们的福祸吉凶。
10、瑶族盘王节
这是瑶族最隆重、最神圣的传统节日。自农历十月十六起,瑶人在盘王庙里举行“还盘王愿”的祭祀活动,历时7天7晚或5天5晚。节日期间,既有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也有吟、唱、颂、歌、舞、对白、说笑、与客人对唱等娱乐活动。
11、婚俗
伴嫁哭嫁是旧时流行郴州农村的一种历史悠久的婚礼习俗,嘉禾县称“坐歌堂”,桂阳县叫“坐花筵”,苏仙区谓“坐花园”。伴嫁唱的歌,嘉禾县叫“伴嫁歌”,桂阳县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县叫“哭嫁歌”,汝城县叫“哭喂喂”。目前,“嘉禾伴嫁歌”已被录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丧葬俗
有的地方,在下葬之前要请上一班子道士、和尚,念三天三夜的经,做三天三夜的法事(也有七天七夜、一天一夜的),叫做“公古”。
郴州的民族风俗反映自古以来郴州人的生活方式,保留了许多重要历史文化资源,是追溯我们“从哪里来”的重要信息,剔除其中消极落后的因素,一些积极健康的民族风俗仍然有文化价值,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应用。如每年到莽山过春节的广东人很多,但我们没有安排他们体验郴州的风俗如团圆宴等,失去了让客人深入了解这些郴州地方文化的机会。建议相关部门对郴州的民族风俗进行普查,合理开发有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的民俗,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展示郴州特有的民族风俗的魅力,将郴州建设成为全国最佳民俗旅游区。
四、批判继承,开发郴州福地文化资源
郴州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有利于修身养性,吸引宗教信徒在此修佛寺建道观,现在保存完好的佛寺和道观有几十处,留有遗迹的有几百处。其中最出名的苏仙岭的南禅寺和景星观,苏仙岭集佛寺和道观与一山,是宗教界有名的圣山,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因此,苏仙岭成为郴州人杰地灵的地理标志,郴州成为福地文化的代表。
祈福文化最重要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就是祈福。祈福是人们把内心追求幸福的愿望外化为某些有仪式感的活动。追求幸福是人心所向,自古皆然。如果说过去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中,大部分人的幸福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那么现在,大部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已经有条件成为现实。
过去的祈福活动是人们迫于自然和社会压力的无奈之举,有相当多的愚昧成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我们不仅不能继承,还要批判。我们现在举办祈福活动要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感,采用健康文明的形式,突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祈福,让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到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幸福感。
五、创新形式,开发郴州名人文化资源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说的是湖南人才济济。郴州作为湖南的一个地区,一直以来,其人才在湖南人才库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郴州的名人,不单纯是在军事、政治领域,在文艺、科技等领域也有杰出人才,他们像耀眼的星星,在郴州历史的天空中闪烁。他们中,有的存在于传说中,如发明耒耜、种五谷尝百草的炎帝神农,兴风化雨、听懂鸟语的成武丁;有的存在于佛教、道教典籍中,如修炼成佛的释全真,羽化登仙的苏耽;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事迹记载于历史并且还留存有重要的遗迹遗址,如唐代宰相刘瞻,明代左侍郎何孟春,明朝御史范辂等,史籍里有明确记载,郴州还留有他们的墓葬、故居。
最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郴州涌现出大量的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的人物,不管他们是不是郴州人,都是影响郴州历史的名人。他们有慷慨赴死的先烈邓中夏、夏明震,有战功卓著的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陈毅、黄克诚、萧克、李涛、邓华,有“百战归来认此身”的女中豪杰曾志,有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有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邓力群等等。
这些灿若星辰的历史人物,是郴州人享用不尽的财富,我们应该从文化层面上对此资源进行整理,创新形式,服务现实,让其绽放的花朵,香薰后人。比如,把苏耽的故事制成动漫,搬上荧屏;把七夕传说变成文字传承,制成爱情信物;拍摄邓中夏、夏明震等先烈的电影电视,让人们记住烈士,祭奠英灵;讲好湘南起义故事,塑造朱德、陈毅、黄克诚、萧克、李涛、邓华等人的形象;发掘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衍生开发医药养生文化等等。当然,在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上,应抛弃概念化、模式化的表现套路,要深入名人的精神世界,挖掘足以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共鸣的美好人性,运用多种现代艺术形式和高新技术手段,以多样化的风格,开发和表现具有心灵深度的原创性文化产品。(来源:《诚信郴州》总第八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