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回归,中国酒业没有前途

一家之言知行文化不回归,中国酒业没有前途!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是3月20日,正是春分时节,最宜踏青。此刻江西婺源篁岭油菜花开放正盛,想必是天上人间,令人如痴如醉。而此刻成都也在迎接八方宾客,因为一年一度的春季糖酒会如期而至。一切看似这般美好,大家也这般忙碌。

然而,昨天下午在成都世代锦江一间小会议室的一场演讲,却在酒业相关人士中激起千层浪。在这里,湖南工业大学邱志涛博士做了《还酒文化一个清白》的演讲。演讲之前,众人都深感惊奇:中国酒文化怎么不清白了?谁让酒文化不清白了?

虽然众人对此争议不小,但邱志涛通过此番惊人之语,却引发了我的深思:中国人当前普遍崇拜洋酒品牌,忽视国产品牌(特别是高端酒),这是一个中国文化的自信问题,也是对自己文化的信仰问题。

耿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形容当下也最恰当不过。

不是吗?无论您同意与否,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着上千年来最好的现代文明生活,物质上远超我们的先人。从物质上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又有几个人敢摸着自己的心坎说:“我很幸福,很快乐,我很知足。”

我们回顾历史往昔,发现,千百年来,不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夸奖颜回语)之精神信念。可现状是,今天的中国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缺乏信仰、内心空虚、浮躁,社会上乱象丛生......

十多年前,我带着对社会文化的忧虑,请教了一位社科院的哲学博士,这位朋友给我了一些答案,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他表示:“信仰”一词对中国人并不太适用,“信念”可能更加适合中国人。

从信念这个角度看,你就会发现,今天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信念,大体还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一些价值观:诸如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只是相较古人,我们的这些信念已大大弱化了,但绝不代表没有!

中西方文明的竞争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即面临了千年未有之变局,因为屡屡落后挨打,文化自信心亦随之降至冰点,诸君切莫以为这个变局很远,其实真的蛮近的,请看:

文豪沈从文之妻妹张充和先生(民国闺秀、“合肥四姐妹之一”)年才辞世,她可是年(民国3年)出生之人。杨绛先生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钱夫人可是在武昌起义前三个月出生的(如今已岁高龄),杨先生现在仍然笔耕不辍,前几年我还拜读了她的大作《我们仨》。

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文化的现状与信念的丧失,与清末重臣李鸿章辞世时(年)并无二致,不信请看中堂的临终遗言《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熄,诸君莫作等闲看。”

初见《绝命诗》,晚生内心激荡澎湃,泪眼婆娑,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如斯如许!多年之后,对“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颇生感慨,对李鸿章洋务运动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又有另一番见解。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办?面对当下中国信念之状,或许我们可以像这首古诗一样期许文明信念的回归: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花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未完待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11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