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过古装戏的人都有过一个梦想:要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够穿越到古代,定能以现代人的智慧走向人生巅峰。
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你回到古代,根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呀。
那么有人要问了,没有“普通话”,古人怎么交流呢?
最早的“普通话”
首先,要科普一下“雅言”。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出现了“雅言”。“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夏朝建都在河南地区,之后殷代建都也在河南一带。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在河南洛阳一带,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洛阳话为标准音的。
但具体夏商周时期的通语叫什么现在已不可考。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论语·述而第七》里说:“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孔子当时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来自全国不同各地,语言不通,如何讲学?答案就在这里——雅言授课!
历朝的“普通话”
各个时期的通语都是以某种通行范围比较广泛的方言为基础的,这个方言流行的区域通常都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所以,朝代不同,区域不同,当时所用的标准语自然也有所不同。
从先秦的“雅言”,秦汉的“通语”到隋唐的“汉音”,其通语都是以现今河南洛阳、陕西关中地区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
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移,因此宋元的“正音”或“雅音”便以现今河南北部至河北、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
明初至明中期的“官话”是以现今南京一带的方言为基础的。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始终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
武林外传的“同福客栈”里可谓汇聚全国方言,形象地还原了古人语言不通如何交流:佟掌柜的陕西话、老白与李大嘴的东北话、郭芙蓉的闽南话、祝无双的上海话、燕小六的天津话、邢捕头的山东话、小米的河南话,以及吕秀才的上海话英语......进击的“普通话”
清朝定都北京,雍正年间确立以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的地位迅速抬升。
到清末和民国初年的时候,北京官话的影响逐渐超过南京官话,最终在北洋政府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确立国语。而作为汉语官方标准语的南京官话在民国时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的。他在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
这样想来,其实方言在不同时期都担当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才能有如今的普通话。
北京海归协会白癜风的发病原因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