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是授人以渔的教育Bl

博主:徐贲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

大学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智识,而不只是增添一些专门知识为主要目标,在美国大学里,人文教育提供主要的智识教育课程(说理写作和经典阅读)。智识又称“智性”(Nous),是从希腊语的νο??来的,经常被作为智能(intellect)和智力(intelligence)是同义词。它被认为是人类心智中所具备的一种能分辨对与错的直觉能力,所以特别与价值判断有关。

在柏拉图那里,智识(nous)常指“见识”(goodsense)或“明智”(awareness),是人的“心智”(mind)的特殊能力,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在《克拉底鲁篇》(Cratylus)篇里,柏拉图说,智慧女神的名字(Atheonóa)指的是“神”(theos)的心灵(nous)。在《斐多篇》(Phaedo)里,苏格拉底在临死前说,他从雅典的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那里了解到宇宙的智识安排万物秩序,是他思想的一大转折。亚里士多德把智识看成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一种与“理智”(reason)相联系的能力。他在《伦理学》第四部分里把智识视为一种把握基本原则和事物本质定义的能力,智识是人随着经验的增长而加强的能力,这与年龄、阅历能增长智慧是一致的。

人文教育课堂上智识虽然与这类古老的智识观不无关联,但强调的却是另外一些与一般学习或知识学习有关的人的普遍能力,其中最为基础的便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的互联网时代,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变得更加突出了。

在线的“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在线的“公民汇编”(又称“公民纪要”,Citizendium)百科全书的创始人拉里·桑格(LarrySanger)在《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以为我们)所知道的》一文中说,“好的搜索引擎就像是(占卜)的神谕(oracle),不管你询问什么,都会有回答。有的回答正是你所寻找的。但是,有的回答,对不起,只不过是神谕——它很难理解,而且可能是错的。……知识与信息是不同的。你很容易从网上获取信息,但知识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样,学生们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专业知识,但是,要增进能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互联网上容易获得的巨量信息造成了拉里·桑格所忧虑的“知识贬值”现象。他说,“全世界互联网服务积累的信息越多,信息越是容易获得,比较而言的知识就越不稀奇,越无吸引力。我担心互联网已经大大削弱了人们对知识独特性和知识为何值得追求的感受。”许多以前被视为难能可贵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唾手可得,就专业知识的积累而言,年轻学人超过以前那些皓首穷经的积学之士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然而,他们的智识却未必有同等程度的增长。知识不等于智识,并非在互联网时代才如此,但却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突出。

分辨知识的真伪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更是智识,智识是更不容易获得的知识。桑格指出,信息的“超级丰富(superabundance)其实让获得知识变得更困难了”,当然,他所指的经过思考和判断而可靠的真正知识。真正的知识是一种“信念”,它必须是经过检验的。在知识的纸媒传播时代,读者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有经验,有眼光的编辑们的帮助和他们对知识的检验。

今天,这样的检验任务往往落在了读者自己身上,关键在于要能辨认出真实,并将它与虚假区别开来。我们运用理智或证据来作出决定。桑格说,“为知识信念提供检验是非常不易的。这要求我们有好的信息来源、批判性思考,有时还需要知晓统计和数学,并且在理解文本时要非常







































儿童白癜风症状
昆明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102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