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开封的汴梁博客圈
在古城开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开封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历史遗存,他们自发组成一个圈子,经常组织“扫街”活动,开封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他们如数家珍。
他们就是汴梁博客圈的博友们。
这些人大部分已过不惑之年,有的已年过古稀,其中有作家、诗人、书法家、摄影师,有公务员、工人、公司老板、自由职业者,有土生土长的开封人,也有热爱开封的外乡人,有大学教授,也有刚进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用脚步丈量古城,用镜头记录变迁。
他们曾在新年的第一天、“五一”及国庆假期中,曾在菊花、荷花、樱花、梅花盛开的季节里相约,在红洋楼、二七楼、柯家楼、徐府街酱菜楼、水车胡同元宝楼、聂家楼、大坑沿街张家楼留下了足迹,在河南总修院、河南省教育厅、汜水会馆、清真寺影壁墙、信陵书院、主顾圣母修道院、孟子游梁处、冯玉祥开刀处这些颓败的老建筑处驻足沉思,曾与朱仙镇相思槐、陈桥驿系马槐、禹王台老药槐、刘青霞手植海棠、清真寺皂角树等一棵棵见证历史的老树相见,在三眼井、花井、犹太井一眼眼干涸的老井旁感叹古人的智慧;在杨靖宇读书处、关百益故居、徐世昌故居、刘青霞故居、张钫故居、田家大院这些名人故居里追思历史。
他们沉醉其中,陶醉不已,乐此不疲。
汴梁博客圈组织的活动,为变革中的开封抢救性地留下了文化记忆,在古城开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得到了开封有识之士慕名加盟,也让外地的博友羡慕不已。组织者对笔者说,汴梁博客圈的人,有着丰厚的生活经历,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他们不愿意成为主流文化的游离者,不想做开封发展的旁观者,他们在喧哗浮躁的社会,沉心静气,用文字忠实地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轨迹,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步履从容地在开封文坛留下自己与众不同的屐痕。
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他们组织活动多次,参加人数多人次,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文章多篇。(写于年)
作者高祥明,网名高家河、黄泥山,湖北黄陂人。年10出生。河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开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发表各种文字、图片作品百余篇,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河南工人日报》、《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等报刊杂志。
投稿须知:本刊只接受原创首发文字及音频。严禁一稿多投。杜绝抄袭,文责自负。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