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调研(~五年大数据)
~五年考点分布图
核心素养与考情预测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考情解码:预计在年高考中,仍会以某热点为信息源辐射相关联知识与方法,以判断正误、推理的形式,借助最新科技成就和古诗词考查化学物质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化学原理,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课标全国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解析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色,A项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项正确。
答案 A
2.(·课标全国Ⅱ,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蜡炬成灰”是指蜡烛燃烧,这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在古代蜡烛通常由动物油脂制成,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酯,其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 D
.(·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解析 利用高纯硅的半导体性能,可制造光感电池,A正确;铝合金具有质地轻、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制造高铁车厢等,B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除去异味,但没有杀菌消毒能力,C错误;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答案 C
4.(·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 Na2CO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Ca(ClO)2溶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杀菌消毒,B项正确;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可用Al(OH)进行中和,C项正确;BaCO能与胃酸反应生成Ba2+,Ba2+为重金属离子,能引起蛋白质变性,D项错误。
答案 D
5.(·课标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溶剂,与油性漆相比,更有利于健康和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铁)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
答案 A
6.(·课标全国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项,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m(H2O)n,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正确;B项,维生素D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的吸收,正确;C项,蛋白质是C、H、O、N、S、P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错误;D项,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正确。
答案 C
7.(·课标全国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智能点一 化学与环境
1.空气质量日报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2.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酸雨
指pH小于5.6的雨雾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它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绝大部分是硫酸型和硝酸型酸雨。
4.温室效应
指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CH4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致使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5.臭氧空洞
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以及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臭氧转化成氧气中起到催化作用,从而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形成空洞。
6.光化学烟雾
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现象。
7.重金属污染
一般把密度在4.5g·cm-(或5g·cm-)以上的金属称为重金属,如钡、铜、银、铬、镉、镍、铅、铊、锡、汞等。重金属的化合物(以及少数重金属单质)对环境的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8.水体富营养化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N、P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流、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气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9.赤潮
海水中的红藻、褐藻由于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N、P等)而过度繁殖,引起海潮呈赤色的现象。它会造成海水的严重缺氧。
10.水华
人为向淡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N、P等)后,导致水面上的藻类疯长、繁殖,并使水质恶化而产生腥臭味,造成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1.厄尔尼诺
指由于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增强,海洋温度不断上升,使得冰川、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形成强烈的热带风暴以及引起大陆气候变化无常的现象。
12.白色污染
指各种塑料垃圾对土壤所造成的污染。它们很难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
智能点二 化学与资源
1.化学与材料
材料
考查说明
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常见的有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热固性塑料,如酚醛树脂。
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纤维素(棉花、麻)、蛋白质(蚕丝、羊毛)等。合成纤维包括腈纶、涤纶等。
橡胶
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是线型高分子。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玻璃
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其成分为Na2SiO、CaSiO、SiO2等熔化在一起得到的物质,是混合物。
水泥
硅酸盐水泥原料为石灰石和黏土,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陶瓷
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硅酸盐材料,制备原料为黏土。
硅材料
晶体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合金材料
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熔点比各组分的低。
2.化学与能源
类别
分类
考查说明
类别一
常规能源
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新型能源
利用先进技术所获得的能源,如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类别二
可再生能源
在短时间内可连续再生利用的一次能源。例如,水能、风能。
不可再生能源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类别三
一级能源
指在自然界中能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煤、石油、水能、太阳能、风能。
二级能源
指需要依靠其他能源(也就是一级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例如:电能、一氧化碳等。
.水资源
(1)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式:①静置沉淀;②吸附(常用明矾或活性炭,只能净化水,不能杀菌消毒);③过滤;④蒸馏(净化程度最高);⑤消毒(加入适量漂白粉或通入氯气)。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灭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包括:氯气、漂白粉(氯化钙与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次氯酸钠(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漂粉精的有效成分)。
(2)硬水的软化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①煮沸(生活中);②蒸馏(工业上);③离子交换法。
()海水的淡化
海水淡化常用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4.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资源
开发利用
考查说明
石油
石油的分馏
物理变化,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石油的裂化
化学变化,获得更多的轻质油,特别是汽油。
石油的裂解
化学变化,获得主要有机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甲烷等。
煤
煤的干馏
化学变化,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
煤的气化
将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是
C(s)+H2O(g)高温=====CO(g)+H2(g)
煤的液化
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
智能点三 化学与生产、生活、医药
1.饮食中的有机物
营养物质
举例
说明
糖类
(C、H、O)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
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单糖不能水解;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中的n值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油脂
(C、H、O)
植物油、动物脂肪
油脂水解的产物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C、
H、O、N等)
鸡蛋、牛奶、鱼、肉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维生素
维生素A、C、D
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易溶于水,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微量元素
铁、锌、硒、碘
缺铁造成贫血;缺锌导致发育不良、抵抗力差;缺碘造成大脖子病;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2.物质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性质
用途
(1)
生理盐水指的是0.90%的氯化钠溶液
一般用于静脉注射、冲洗隐形眼镜和鼻腔等
(2)
硅胶能吸收水分
可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
硅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可作太阳能电池板
(4)
二氧化硅导光能力强,并且有硬度和柔韧度
可制作光导纤维
(5)
4HF+SiO2===2H2O+SiF4↑
用HF雕刻玻璃
(6)
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7)
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可作杀菌消毒剂,还可作漂白剂
(8)
碘酸钾在常温下稳定
加碘食盐中的含碘物质
(9)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
(10)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还原性
用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11)
草木灰和硫酸铵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草木灰和硫酸铵不能混合施用
(12)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
(1)
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密度小
可用于填充飞艇、气球
(14)
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用于冶炼钛、锆、铌等金属
(15)
NaHCO受热分解生成CO2,能与酸反应
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胃酸中和剂
(16)
Na2C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17)
Na2O2与H2O、CO2反应均生成O2
作供氧剂
(18)
肥皂水显碱性
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19)
水玻璃不燃不爆
可用作耐火材料
(20)
硅酸钠的水溶液是一种无机黏合剂
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21)
锂质量轻、比能量大
可用作电池负极材料
(22)
Al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抗腐蚀性
常用铝箔包装物品
(2)
铝有还原性、与氧化铁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可用于焊接铁轨
(24)
MgO、Al2O的熔点很高
作耐高温材料
(25)
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
明矾作净水剂(混凝剂)
(26)
小苏打和明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可以作泡沫灭火器
(27)
明矾溶液显酸性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28)
Al(OH)有弱碱性
可用于中和胃酸
(29)
镁铝合金质量轻、强度大
可用作高铁车厢材料
(0)
Fe具有还原性
可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1)
Fe2O是红棕色粉末
可用作红色颜料
(2)
Fe2(SO4)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
可用作净水剂(混凝剂)
()
K2FeO4是强氧化剂,还原产物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作新型净水剂
(4)
CuSO4使蛋白质变性
误服CuSO4溶液,喝蛋清或豆浆解毒
(5)
铁与电源负极相连,铁被保护
铁闸门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保护铁闸门
(6)
BaSO4不溶于水,不与胃酸反应
在医疗上进行胃部造影前,BaSO4用作患者服用的“钡餐”
智能点四 化学与传统文化及工艺
1.化学传统工艺
(1)酿酒
《说文解字》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
白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豌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第一步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发酵后的混合料经过蒸馏,得到白酒和酒糟。
(2)造纸
《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①斩竹漂塘:目的: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②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
③舂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
④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
⑤覆帘压纸。
⑥透火焙干。
()金属冶炼
①锌的冶炼: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
其冶炼Zn的方程式为ZnCO+2C高温=====Zn+CO↑。
②青铜的冶炼:冶炼青铜的过程较复杂,大概为先把选好的矿石加入熔剂,再放在炼炉内,燃木炭熔炼,等火候成熟,取精炼铜液,弃去炼渣,即得初铜。初铜仍比较粗,需再经提炼才能获得纯净的红铜。红铜加锡、铅熔成合金,即是青铜。铸造青铜必须解决采矿、熔炼、铜、锡、铅合金成分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炉的制造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2.经典史料中的化学物质
(1)《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
(4)《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
(5)《神农本草经》中“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
(6)《梦溪笔谈·器用》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7)唐代刘禹锡撰于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巴石主要化学成分为KAl(SO4)2·12H2O。
(8)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9)《咏煤炭》(明·于谦)中“凿开混沌得乌金……不辞辛苦出山林”其中“乌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
(10)《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微题型1 化学与STSE的协调发展
[典例演示1]年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年工作任务之一:“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对水污染治理工作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A.用碱性废水中和处理酸性废水
B.将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以减少河道污染
C.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
D.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轻水体污染
解析 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反应生成中性溶液,所以用碱性废水中和处理酸性废水,可以减少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故A正确;工业废液排入海洋中也会污染海洋,会危害海洋渔业资源,人食用被污染的鱼,对人体产生危害,故B错误;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可以节约用水,做到变废为宝,应该提倡,故C正确;剧毒农药随着雨水进入池塘或河流中会引起水体污染,低毒农药可以减少残留,减轻对水的污染,所以应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故D正确。
答案 B
[题型训练1]年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下列做法应提倡的是()
A.夏天设定空调温度尽可能的低
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纸巾
C.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D.对商品进行豪华包装促进销售
解析 A项,空调温度低,能源消耗增多,错误;B项,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易引起“白色污染”,纸巾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的乱砍乱伐,错误;C项,少开私家车,一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二是节约能源,正确;D项,过度包装会引起资源浪费,错误。
答案 C
[题型训练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倡导共享单车出行
B.合理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C.降低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增大公用绿地面积
D.北方的冬季实行集中供热,提高燃煤的利用率
解析 共享单车的推广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节能减排、减轻温室效应,A项不符合题意;合理食用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于营养平衡方面的知识,与环保无关,B项符合题意;降低住宅小区的容积率,增大公用绿地面积,有利于提高绿化水平,C项不符合题意;冬季实行集中供热、废气综合处理,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微题型2 物质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典例演示2](·天津理综,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解析 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题型训练](·江苏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解析 A项,因为NH4HCO中含有氮元素,所以其可以用作化肥,错误;B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加入稀硫酸可以除去Fe2O利用了稀硫酸的酸性,正确;C项,SO2漂白纸浆利用了SO2的漂白性,不是其氧化性,错误;D项,电解Al2O获得铝,不是因为Al2O具有两性,错误。
答案 B
[题型训练4]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B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以用于制肥皂(皂化反应)
C
石英能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SiO2有导电性
D
在食物中可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
解析 甲醛有毒,不可用作食品的保鲜剂,A项错误;SiO2没有导电性,C项错误;食品添加剂不是营养成分,D项错误。
答案 B
微题型“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分类、反应变化及分离、提纯
[典例演示](·天津理综,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
解析 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
答案 A
[题型训练5]《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
A.溶解B.渗析
C.蒸馏D.分液
解析 上述操作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进行萃取、溶解、过滤、供人品尝等过程,没有涉及的操作有渗析、蒸馏、分液;正确选项A。
答案 A
[题型训练6]《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年2月14举行了第十场比赛,即收官之战,精彩纷呈,体现了中国诗词博大精深,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有纤维素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柳絮和棉花均含纤维素;烟是固体小颗粒,不一定是PM2.5固体颗粒;香味体现了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但不能说明物质的微观组成;植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题型解码:[四步解题]
1.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
2.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
.析题: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4.答题:在注意题干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选项基础上,根据掌握知识,迅速作答。
素养生成: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认识化学过程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提高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并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7)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及其合金是使用广泛的金属材料,通常用电解氯化铝的方法制备铝
B.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常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石英坩埚中加热熔化
C.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D.氰化物泄漏时,可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解析 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上常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金属铝,故A错误;石英为SiO2,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熔化NaOH固体时,不能用石英坩埚,故B错误;静电除尘:烟尘为胶体,利用电泳,达到除尘的目的;燃煤固硫:燃煤中加入CaO或石灰石,与生成的SO2反应,转化成CaSO4,达到除去硫的目的;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将氮的氧化物转化成N2;故C正确;氰化物有剧毒,不能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故D错误。
答案 C
2.(·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
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
D.“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解析 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选项A错误;鉴别KNO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过钴玻璃为紫色,选项B正确;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选项C错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答案 B
.[·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南充一诊),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苏打常常用作生产膨松剂
B.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其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补铁保健品中的铁元素通常表现氧化性
D.唾液不能水解葡萄糖
解析 小苏打NaHCO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能做膨松剂,故A正确;Mg比Fe活泼,当发生电化学腐蚀时Mg作负极而被腐蚀,从而阻止Fe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B正确;保健品中的铁为+2价,故C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D正确。
答案 C
4.(·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
B.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过量服用阿司匹林引起酸中毒后,可用静脉注射NaHCO溶液的方法解毒
D.铜单质制成的“纳米铜”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纳米铜”的金属性比铜片强
解析 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故A错误;碳酸钠溶液碱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作抗酸药,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故B错误;阿司匹林为感冒用药,但因其含有水杨酸,服用过量易造成酸中毒,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来降低酸性,故C正确;铜片在空气中难燃烧,纳米级铜粉在空气中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说明“纳米铜”的还原性比铜片强,故D错误。
答案 C
5.(·沈阳市高三第一次模拟,7)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硫酸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B.明矾净水是因为水解产物能杀菌、消毒,并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C.利用高纯单质硅的半导体性能可以制成光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都显碱性,因此可作食用碱和工业用碱
解析 硫酸沸点高,酸性强,可用于制取多种挥发性酸,在石油精炼中,要用浓硫酸除去汽油和润滑油中的杂质——硫化物和不饱和碳氢化合物,故A正确;明矾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净水,不具有强的氧化性,不能杀菌,故B错误;晶体硅为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造光电池的重要材料,可以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根据盐类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且都可用作食用碱和工业用碱,故D正确。
答案 B
6.[·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二),7]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描述
解释
A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
硝石(KNO)……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分解
D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
解析 A.“丹砂烧之成水银”的实质是:2HgO△=====2Hg+O2↑,“积变又还成丹砂”实质是2Hg+O2===2HgO,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错误;B.“埏泥”即为黏土,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正确;C.“紫青烟”是由于钾的焰色反应引起的,错误;D.“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可知,该操作方法为蒸馏,错误。
答案 B
题型特训1 化学与社会、环境、能源的协调发展1.[·岳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模),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B.“山东疫苗案”涉及的疫苗因未冷藏储运而失效,这与蛋白质变性有关
C.年11月福建东港石化“碳九”泄露事件引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