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动下,在元宇宙、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恰逢其时,新业态、新形式应运而生。灵境·人民艺术馆数字出版作品平台于2月初全新升级,其发行的“人民收藏家-元元”系列数字作品同步在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启数字技术权益登记备案。灵境·人民艺术馆进行了哪些创新与探索呢?就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灵境·人民艺术馆负责人杨成。作品+平台高质量跨界融合发展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灵境·人民艺术馆不断探索艺术数字呈现的新形式,在线发售的数字艺术作品不乏当代个人作品、馆藏作品,涉及书画、音乐、文旅、影视、游戏等多个领域。“灵境·人民艺术馆旨在为当代艺术家及优秀艺术作品提供数字化平台,为艺术品数字确权、数字出版、数字转化、数字认证(区块链)等提供服务。”杨成介绍说,选用这个钱学森院士翻译的颇具中国味道的名称“灵境”,预示着灵境·人民艺术馆在做好线上线下艺术形式展现的基础上,将步入“虚拟空间”探索艺术呈现的新模式。为方便受众在线查看,灵境·人民艺术馆在人民网PC首页及人民网+客户端、人民网移动端各官方账号上都设有入口。其通过打造数字化线上沉浸导览,弥补传统艺术展陈的种种局限,按类别(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非遗)分区艺术画廊,并设立了名家馆、新锐馆、传承馆、非遗馆及新苗馆等数字展馆,由人民日报金报电子音像出版(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报电子)负责运营。在数字艺术作品发行方面,灵境·人民艺术馆实现了传统文化作品的跨界和“破圈”。据杨成介绍,他们发行了齐白石、张大千、李小可、戴泽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以新颖的形式吸引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同时,还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合作,推出了知识科普公益作品,回归社会价值。灵境·人民艺术馆秉持文化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博物馆、旅游景区开展合作,以创新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杨成介绍说,他们与敦煌研究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文博单位合作,以文物资源为参考进行创作。“博古通今数字秦俑”国际博物馆日短视频数字产品发行时搭配多篇趣味科普文章,延伸了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他们还与华山景区合作,以“数字作品+景区文创”的形式打造虚实结合的数字新文创。杨成表示,除了制作数字景区等作品外,灵境·人民艺术馆未来还将通过开展红色主题线上展览、设计景区云游体验、发行景区数字门票等形式,引流线下消费,从而实现数字文化赋能实体经济。版权+数藏重塑艺术品交易新生态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的“人民收藏家-元元”系列数字作品通过授权发行形式,将平台拥有的著作权、商标权等相关权益许可或转让给用户,在发行后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