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分类与表演行当

戏曲(traditionalopra,历史上也称戏剧)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中国汉族传统艺术,而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念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虽然产生得比希腊、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其鼎盛时期是在清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已经发展到多个剧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并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并始终扎根于中国民间,为人民喜闻乐见。

▌川剧

川剧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以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为一体而构成的剧种。川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战国名篇《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其为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所谓“下里巴人”,即是四川民间歌舞或者歌者舞者的代称。

川剧吐火

川剧脸谱

▌昆曲

昆曲是中国最优雅的剧种,采用单一声腔(昆腔)。中国历史上,雅部昆曲盛行数百年,被奉为雅乐正声,备受尊崇。而昆腔以外的所有地方戏被称为“花部乱弹”,清代曾以法令禁花部诸腔。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腔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它还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是受文人雅士、艺术专家精心呵护培植的特殊戏曲品种,因此,它能够集音乐、舞蹈、杂技、武术、文学朗诵、戏剧表演等等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牡丹亭》

昆曲《公孙子都》

▌豫剧

豫剧发源于中国河南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成败萧何》

▌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评剧《我那呼兰河》

▌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甲戏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福建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

《昭君出塞》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汉族戏曲之一。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

《花月影》

▌秦腔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锁麟囊》

▌沪剧

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吴语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

戏曲行当

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生行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泛指剧中男主角

老生生行的一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型庄重、端方!

小生生行的一支,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旦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

正旦旦行的一支。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行中主角,主要扮演娴静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重唱功,多用韵白。因常穿青素褶子,故又名“青衣”

花旦旦行的一支。多扮演性格明快或活泼放荡的青年女性。表演常带喜剧色彩,重做功和念白!

武旦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性,按扮演人物的身份和技术特点,又分刀马旦和武旦两种类型。

老旦旦行的一支。扮演老年妇女。唱念用本嗓,唱腔虽与老生相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有些剧种称老旦为夫旦或婆旦。

彩旦旦行的一支,又叫“丑旦”、“丑婆子”,扮演滑稽或奸刁的女性人物。表演富于喜剧、闹剧色彩,实属女丑,故常由丑行兼扮。有的剧种称“摇旦”。

净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

大花脸净行的一支,也叫正净、大面。扮演剧中地位较高,

举止稳重的人物,多为朝廷重臣,故造型上以气度恢宏取胜。

二花脸净行的一支,又称副净、架子花脸、二面。

大都扮演勇猛豪爽的正面人物。

武二花净行的一支,也叫摔打花脸、武净。以跌扑摔打为主,不重唱、念。

油花脸俗称毛净。多用垫胸、假臀等塑型扎扮(叫做扎扮),以形象奇特笨重、舞蹈身段粗犷而妩媚多姿为其特点,有时用喷火、耍牙特技。

丑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恶,悭吝卑鄙

文丑丑行的一个支系。包括人物类型极广,除武夫外各种丑角均由文丑扮演。

武丑丑行的一支,俗称开口跳。扮演机警幽默、武艺高超的人物,念白口齿伶俐,吐字清晰真切,语调清脆,动作轻巧敏捷,矫健有力,擅长翻跳扑跌等武功。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s/14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