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兼谈吐槽大会

01

如今,“吐槽”已经成为最为活跃的网络行为和流行的生活方式。“吐槽”一词原本来自日语,因受到了日本动漫的影响,而广泛地被中国的年轻人群所使用的。甚至在年成为“十大流行语”之一。

这个词最初的来源,是日本的传统幽默节目“漫才”。节目形式类似中国的对口相声,一个人负责讲述故事内容、制造不合常理的行为而引出笑点,而另一个人负责从其言行中找到可以揶揄的部分进行揭露。这个揭露和揶揄的行为,被称为“吐槽”。

日本传统幽默节目“漫才”

紧接着,日本动漫《银魂》热播,其中明显的吐槽行为带来了不少笑点,使得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这部动漫,开始在网络上使用“吐槽”这个说法。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吐槽”这个词被使用得越来越频繁。

日本动漫《银魂》

后来,这个词被引入汉语,于年被《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所收录,于年被《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所收录。在汉语里,“吐槽”的意思,可以粗略地解释为发表不满的言论和意见。

02

而随着“吐槽”一词的出现而产生的吐槽文化,虽说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其进入中国之后,很快就在青年人群中广泛流行起来。

由于青年人处在人生道路选择的特殊时期,对于学业、工作和婚姻等今后人生道路的茫然,再加上对身边优秀的“男神”“女神”的向往,“学渣”、“搬砖”和“单身狗”等这种自我吐槽的行为模式应运而生。这使得“吐槽”这个词在保留了之前“发表不满”这层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婉转适度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一层意思。

吐槽热点事件的《暴走大事件》

比如在表达自己学习不好这件事儿上,只需要“学渣”两个字,就可以达到效果。在提出自己缺点的时候,避开了“不好”“差”这种贬义含义极强的修辞词汇,同时又完美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种自嘲的方式以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迅速普及开来,成为了一种交流沟通的手段,进而衍生出互黑(相互吐槽)的行为模式,最终形成了一种文化,我们叫做“吐槽文化”。

03

吐槽文化自身内涵概括起来,也大致为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互动性。人与人在对话上,完成吐槽者和被吐槽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最终达到有效沟通,拉近距离的效果。甚至是在视频和音乐上,也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弹幕等形式积极参与吐槽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二,就是无序性。随着吐槽文化互动性的增强,无序性这一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没有固定的发言顺序,不要按照要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发言这种毫无束缚的生活状态,也是被现下大部分人所追求的。

第三,是粗鄙性。这一点可以算是吐槽文化中相对不好的方面,因为其不受限制的原因,讲一些“荤段子”,说一些粗鄙的用词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最后,就是幽默性。毕竟吐槽还是要给大家带来欢乐,还是要引出笑点的。丰富的调侃、戏谑的部分才使得吐槽文化得以形成。

百度百科对于“吐槽”的释义

04

而通过自黑、互黑来进行沟通的“吐槽文化”也因为这独特的诙谐幽默感和表明态度时优越的有效性迅速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吐槽”成为爆款流行语之后,甚至连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需要靠这些词汇丰富笑料。其衍生出的弹幕文化,段子手更是在视频社交平台中频频出位。

随着吐槽文化不断发展,其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首先,吐槽表现形式趋于丰富。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吐槽之外,还有使用表情包达到沟通效果的表情包吐槽、各类音乐人创作歌曲吐槽自身和生活现状的音乐吐槽、以及通过自制剧或自制综艺等进行吐槽的短视频吐槽。尤其是短视频吐槽这一类型,迅速进入大家视野的新型网络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就是个非常好的例子。

万万没想到(左)、吐槽大会(右)

曾经,叫兽易小星的《万万没想到》可以说是吐槽文化的第一座高峰。白客和孔连顺等明星也因此揽获不少粉丝。而如今的《吐槽大会》也是一经播出就话题不断,节目播出到第二季,每一集的播出量都能突破亿次,真正成为了热门综艺。

前两季节目的口号是“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它告诉我们,“吐槽”的确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讲,需要足够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需要足够的幽默,更需要把自己想要传达出的意思传达清楚。如果你的吐槽不好笑,那你的吐槽也会被“吐槽”。

但是其实这句口号,重点在后半句,所谓“笑对需要勇气”也并非是指冲进火场舍生取义,而是正如主持人张绍刚所总结“时代进步的标志,就是我们学会了包容。包容不同的人所做出来的,不同的人生选择”。

当今时代,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见识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开始,我们逐渐告别复制思想,统一行动的时代,这需要我们,特别是年轻人拿出勇气,走出默守陈规,能够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意见、生活方式、思想等等等等。

比如有一期《吐槽大会》的主咖是陈乔恩,她一直以来的标签都是偶像剧女王、大龄剩女、伴娘专业户等等,通过“吐槽”的方式,正面回应了一些对于她自身的负面评价,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同时更传递出一种价值,那就是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去包容和自己的认知不相符的事物。

《吐槽大会》的第三季,口号改成了“吐槽,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可见,节目的制作团队也发现了吐槽文化中,在沟通上选择吐槽时所带来的对话上的经济效益。吐槽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让人与人之间更为简单、有效地进行沟通,更为快速地打破陌生人之间的壁垒。

“吐槽,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不做作,不装,真真实实地去展现自己的现状,通过自黑自嘲的方式,的确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年轻人喜欢的直接的东西,不需要拐弯抹角,不需要心机盘算,想要直接地没有顾虑地去表达,而“吐槽文化”刚好迎合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

05

最后,我们来谈谈吐槽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的话,最主要的一点,是有利于公民,特别是网民掌握民主的话语主动权。吐槽文化的流行,建立起了一个表达人们心声的形式。通过对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s/14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