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信奉、践行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衍生的行为规范、制度规定、物质表征。
企业文化从何而来?
企业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慢慢“长”出来的。源于业务,滋养业务。
年到年,汇川人用17年的拼搏,促成汇川在各个方面的蜕变:从初出茅庐到意气风发,从深圳一隅到世界宽广舞台,从19人的创始团队到超万人的大家庭,从为客户提供单一产品到创造产业价值,从专注企业发展到承担更大社会责任……
业务迅速成长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汇川年轻的外表之下蕴藏的巨大能量,正是来源于所有汇川人对于企业文化的坚守、传承和捍卫。
企业文化,是汇川引以为傲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文化,是如何养成的?
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伴随着汇川业务的成长,去倾听背后的文化故事,触摸内在的文化温度,寻找汇川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基因。
从一开始,汇川的根就扎在客户里PART1年到年,是汇川的第一个5年。
如同许多硅谷传奇源于简陋的车库一样,17年前,汇川诞生于深圳几间简陋的民房。
汇川的创业,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彼时,国内企业苦自动化久矣。年,中国加入WTO,国门敞开,“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和“引进来”的产业竞争,让不少制造业企业渴望摆脱长期依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逐步实现自动化。而稳定成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基本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高额的转型门槛让大批跃跃欲试的中国企业望洋兴叹。
市场期待在中国工控界能够有破局者。于是,汇川等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
身处陋室,却心怀壮志。汇川19位创始人多数是出身“华电系”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放弃世界五百强的光鲜职业和丰厚薪资,梦想打造属于中国人的工控品牌,成为“工控界的华为”。
▲汇川技术19名创始人合影
憧憬是美好的,但创业维艰。没有风投,没有靠山,创业的原始资本就是几位创始人的多年积蓄,以及卖房子的钱、准备结婚的钱……七拼八凑的资金支撑起公司的全部运转。经过近1年时间,寄予厚望的第一款产品问世,还没来得及收到市场的反馈,先收到了来自“老东家”的一纸诉状。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三年。
没有路,就趟出路。一边与外资品牌抗争,避免被扼杀在摇篮,另一边是亟需快速在市场上找到扎根之处。但这谈何容易?初出茅庐的公司,没有品牌,没有客户,没有渠道,上有进口品牌垄断市场,下有低价品牌惨烈竞争。白手起家,势单力薄,在夹缝中,无捷径可走,唯有拼搏,不断拼搏。
▲汇川技术第一台变频器
为了赢得机会,汇川人发明了自己的“小米+步枪”——每次出门随身带着一台样机和螺丝刀。只要客户给拜访机会,立即登门做产品宣讲;只要客户想看变频器的结构,立即拆机展示PCB工艺和三防技术……
早上闻鸡起,晚上戴月归。踏踏实实地跑客户,认认真真了解客户的工艺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问题,汇川慢慢有了试机的机会,然后有了小订单,接着大订单也来了……新中源陶瓷厂给了汇川第一个大单——台变频器,选择汇川的理由,用当时厂长的话说:“这个团队人人有钢铁般的意志,个个有无比火热的激情,值得尊敬!我有理由相信汇川可以做出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可以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广东年采购量最大单,新中源陶瓷
汇川的成长,离不开汇川人的拼搏,更离不开众多客户、渠道商的共同历练:
倾听用户的声音。年,电梯行业各电梯厂开发控制器“各自为政”,但稳定性不佳、调试麻烦。看准这一痛点,汇川开发了电梯一体化专机,不仅电梯控制性能改善,电梯厂也无需配置控制器研发,而专注在产品改良上。汇川的电梯市场从此打开。
与渠道一起琢磨。早期开拓北京市场,一位渠道老板经常反应汇川默纳克产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国际习惯不同、调试太麻烦……一些即使其他客户满意的性能,依然被他要求优化,汇川研发人员多次被他“按”在现场改程序。随着年电梯市场放量,正是当年他的那些“吹毛求疵”,让汇川产品逐步优化,用起来更简单、更舒适,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围绕客户价值,是汇川在创业时就形成的基因。今天回头来看,汇川在多个行业的成绩无一不具备这样的理念:团队敏捷而有激情,坚持在行业精耕细作,不断去挖掘客户的需求,并以此为准绳,研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这种模式,让汇川人牢牢抓住客户的痛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年,与“老东家”的官司,最终以汇川胜诉,法院驳回对方全部诉讼请求为结果落幕。熬过了生死挣扎,汇川人站稳脚跟。审视创业的初心与拼搏的过程,汇川人凝结出初版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
▼▼▼
1.0文化版本,非常符合创业时期的汇川。满足客户需求是实践出来的“真知”,而萌芽于民族工控的梦想,是促进不断前行的动力。
汇川文化的基因,就是在这样一片交织着热血和激情的土壤中奠定。
乘风破浪,聚奔腾之势,终得勇立潮头。
从优秀到杰出,坚定使命PART2完成了创业的考验,汇川在国内工控业拥有了自己的名字。年-年的第二个5年,搭着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风口,汇川人顺势而为。
年金融危机爆发,危机并没有使汇川人胆怯,而是逆势而上。没有减员没有降薪,反而加大对新产品、产业和优秀人才的投入:汇川第一代伺服就在当年诞生;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于这一年7月注册成立,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加入;联合动力的前身——汽车电子事业部在这一年培育起来,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长远发展。
年,汇川开启行业线拓展,布局电梯、机床、空压机、注塑机等数十个行业。年历经曲折,于创业板成功上市,给创业阶段树立一个里程碑。年,汇川拥有PLC、伺服、高压变频器、HMI等产品,长春汇通、杭州汇坤等子公司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布局……
▲年创业板上市(图左)
▲年苏州厂房落成(图右)
回头望,危机影响最深的4年正是汇川快步奔跑的4年,不仅是为了“二次起航”做准备,更是对初心义无反顾的传承和发扬。
“汇川所有的收购兼并、自主研发的产品技术平台、未来市场的拓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都是在围绕这个大工控梦做布局。”年,朱总在汇川十周年视频中动情地阐述:“我们这个创业的团队,始终抱有一种使命感,中国的自动化行业一定要发展起来,振兴中国自动化行业的这种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些人的肩上。”
使命不是口号,而是践行。
汇川人的使命感始于萌芽,却是在一个个千锤百炼中更加坚定的。汇川人不是没有动摇过。遭受过“国产机器送我都不会用”的嘲讽,也经历过无比诱人的收购诱惑:
年,汇川销售额过亿,一家全球顶级电气公司抛来橄榄枝:6.6亿全资收购。在巨大的财富面前,难免开始飘了。管理层连开了两天会讨论:卖,还是不卖?兴奋,不舍,不愿,纠结,掺合在一起。
最终一锤定音的,是一封丁工(龙山)写给所有创始人呼唤初心的邮件,让大家重新统一思想,从此心无旁骛埋头前行。↓↓↓
沿着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汇川技术迎来了第一个十周年纪念。年的汇川,已经不是创业之初的汇川。人员从初创团队的19人,壮大至人。销售收入从创业初期的一千多万,增长为17.3亿。主要产品从变频器延伸为伺服、PLC、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等。
组织的迅速膨胀和人员增长成为汇川文化的新挑战:如何让越来越多新加入的员工拥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又能包容个性的存在,让大家的才能与目标行动一致,凝结成出汇川的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轮的汇川文化梳理启动。
▼▼▼
在全体员工的智慧贡献下,历经8个月的研讨,汇川文化2.0版本出炉。愿景、使命迭代,指明了汇川未来的发展方向,高度吻合越来越广阔的市场格局。新的核心价值观在原基础上,更加契合组织的战略与业务,客户至上升级为成就客户,并加入对追求卓越的定义。
年,从优秀到杰出,汇川人,坚定使命,不懈前行。
变革开放,鹰的重生!PART3年,中国制造业迎来特殊的一年。
中国GDP增长放缓,过去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制造业受内外部压力的影响,也开始迈入新常态:
一方面,成本优势逐步削弱,出口增速放缓,低端制造面临东南亚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低成本竞争,高端制造需要抵御发达国家的冲击。
另一方面,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成为热点,消费者需求更多元,小批量、多频次、个性化成为趋势,还有资源与环境的挑战,高效、清洁、低碳的生产成为潜在需求。
这一年,《中国制造》颁布,“中国制造”要向“中国智造”推进。
汇川的使命与时代趋势高度契合,汇川人在推进产业升级这条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年工博会汇川展台现场
山雨欲来风满楼,未来也在隐喻变革。
对于汇川来说,时下正在经历的大规模组织变革,有不经意的顺势而为,也有有意而为之的“鹰的重生”。
随着中美 的铁幕落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新的世界和经济格局环境迎来重大变化。而汇川内部亦在跟随业务的成长而变化,从产品到解决方案,从中小客户到大客户、国际化客户,从TCO-TVO,为终端消费者贡献更大价值。
汇川走过的每一步都以文化为驱动,将初心、目光和行动凝聚在一个地方。
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汇川新文化即将发布。新的愿景使命赋予我们更高远的目标,新的核心价值观赋予我们更一致的行动力。
勇毅前行,无远弗届。
初心不变,文化常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