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辽宁记者:毛琦/通讯员:王俏
日前,参加第13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辽宁芭蕾舞团传来喜讯,作为中国唯一的参赛队伍,辽芭的6名选手在大赛中收获2银3铜(其中两人为双人组合),实现了全部选手都获奖的“满堂红”。
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大赛由世界芭蕾泰斗尤里·格里戈罗维奇任评委会主席,辽芭团长曲滋娇受邀担任评委。
作为地方文化名牌,辽芭虽地处东北,发展的眼光和目标却瞄准高水平的国际舞台,几番拼搏,他们已经得到了国际芭蕾界的高度认可。
一支令人自豪的团队
对院团发展而言,人才队伍建设无疑是根本。在不少院团感叹人才短缺的时候,辽芭却可以游刃有余地调配演员,从未因人才短缺而掣肘艺术生产,团里70多位演员年龄梯次从十几岁一直到三十几岁。这个优势的形成得益于辽芭“以团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辽芭的舞蹈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开办22年来已培养了17届毕业生,造就了大批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可用之才。
芭蕾舞演员出身的团长曲滋娇特别能体会舞台演出实践对小演员成长的意义。她说:“要多给年轻人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早上舞台,得到锻炼,快速成长。还要让他们多参加国际大赛,锻炼演员的同时,更能增加辽芭的知名度。”
今年4月,辽芭与国际芭蕾大师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合作排演名剧《天鹅湖》,团里一口气排出了5组主演阵容,最小的一组,主演李偲旖只有15岁。看着小主演稚嫩又投入的表演,编导们感叹:“这简直是童话版的《天鹅湖》!”
此次参加莫斯科芭蕾舞大赛的银奖获得者王占峰也只有19岁,他表示:“我每天做的就是努力练习。参加剧目演出和国际大赛这样的事,不用自己去争,团里都会替我们安排好。”
辽芭的演员水平确实得到了国际芭蕾界的认可。本次莫斯科芭蕾舞大赛少年组二等奖获得者李偲旖表现优异,当即受到韩国首尔国际舞蹈大赛评委会主席的邀请,回国后马上又去了韩国参赛。“给年轻人机会,对老演员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这样团里就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机制。而辽芭能不断受到国际大师的青睐,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因为看好我们这支队伍。”曲滋娇欣慰地说。
一个有“野心”的团长
曲滋娇是个有心人,一个有“野心”的带头人。她认为,要做好芭蕾艺术,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剧目,必须眼光放远,与国外芭蕾专家合作,提升水平走上世界舞台。同时,开阔的眼界和高超的技艺,更可以反哺中国的芭蕾艺术,打造原创、特色芭蕾精品。
辽芭成功的海外合作是多方面、多频次的,如不断邀请国外芭蕾艺术家给舞校学生上课,与俄罗斯、法国、德国等地的芭蕾名家合作创作舞剧,邀请外籍演员入团工作等。
年,辽芭邀请尤里·格里戈罗维奇来团排演了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斯巴达克》。该剧以高难度的表演技巧闻名于世,世界上有实力演出这部舞剧的团体屈指可数。尤里·格里戈罗维奇首次与中国合作就选择了辽芭,在中国芭蕾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上半年,辽芭又邀请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排演《天鹅湖》,其曾演出过24个版本的《天鹅湖》,他的到来为辽芭带来了现代意识、最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技法。国际大师的不断加入使辽芭受益匪浅,从新版《天鹅湖》就可以看出辽芭艺术上的飞跃。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赵汝蘅看过新版《天鹅湖》后,欣然肯定了辽芭的进步。此次莫斯科芭蕾舞大赛的评委认为辽芭的表演呈现出细腻、干净等特点。
一部接一部的新剧
一部新剧目的上演,就意味着下一部剧目策划的开始,这使辽芭不间断地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院团影响力越来越大,实现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团里34岁的青年编导刘婷婷特别认可这个可以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平台,她说:“辽芭领导做事有力度、胆子大、敢负责,我们创作上就没有后顾之忧,很多新思路、新想法都可以实现。”
辽芭的剧目创作始终兼顾排演世界古典芭蕾名剧和新剧目创作,不断推出的民族和地域题材的原创剧目增加了辽芭艺术上的可识别度,也让世界感受了中华文化的能量和魅力。
去年,辽芭创作了抗战题材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当时,辽芭曾有另外的选择,但经过思考,还是认为应该排演东北人自己的故事,这也是辽芭的责任和优势。《八女投江》上演后,获得业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在第11届中国艺术节上获得文华大奖。
今年10月,《八女投江》将走出国门前往俄罗斯演出。本来,俄罗斯演出商瞄准的是辽芭的另一台著名舞剧《末代皇帝》,在曲滋娇的坚持下,他们看了《八女投江》,然后竖起大拇指说:“震撼!感动!我们不要《末代皇帝》,我们要《八女投江》。”
7月中下旬,辽芭将迎来法国和葡萄牙的著名芭蕾编导到团里教学和排戏。葡萄牙编导将为辽芭创排现代芭蕾《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另一部舞剧《花木兰》的前期创作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排练场。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