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6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根据省委、市委宣传部统一安排,组织分管宣传文化工作的区领导前往考察学习。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圳文博会有关情况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由文化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主办,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文博会自年举办以来,历届累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今年举办的第十二届文博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本届展会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首届文博会,围绕“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办展方针,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的办展路径,设五大板块,分别是博览与交易、论坛、评奖、节庆活动及网上文博会。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共有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龙头企业占70%。文博会主会场展览面积10.5万平方米,设9大展馆,突出展示创意设计、新闻出版、影视动漫、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艺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工艺美术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和代表行业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是对外展示、宣传和推介中国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平台和窗口。
二是突出“一带一路”主题,海外招商力度加大。本届文博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8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代表参会、参展和采购,海外参展面积占全馆面积的20%,邀请1.95万名海外采购商。其中“一带一路”馆由上届平方米扩大到平方米,参展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到35个。家重点海外采购机构,如法国欧尚集团、美国威尔逊出版公司等,开展“一对一”洽谈签约活动;按国际区域选定一批行业商会,如西班牙商会、英国商会、马中商会等,开展“点对点”招商工作;邀请美国拉斯维加斯日用品及礼品展销会等国际知名品牌展会组展方,开展专业合作联络,将更多海外资源引入文博会。
三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文化+”跨界融合氛围浓厚。今年文博会首设文化创客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围绕拓展创客空间、搭建创客资源平台、打造创客活动品牌、倡导创客精神等方面,参展内容有创客空间、创客孵化器、创业团队、3D打印设备、工业设计与创客交流融合、互联网众筹平台、可穿戴设备等。跨界融合面广量增,“文化+互联网”、“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时尚”等一批“文化+”新业态集中亮相,举办以文化创客、文化跨界融合为主题的多项活动,着力打造文化创客展示交易平台。
四是社会效益进一步凸显。第十二届文博会沿用“2+3”专业化办展模式,即展期前两天5月12日、13日(周四至周五)为专业观众日,展期后三天5月14至16日(周六至周一)为公众开放日。专业观众日期间将开展各类座谈会、“一对一”、“一对多”采购洽谈会、投融资项目推介、签约活动、评奖活动等多项配套活动,提升展会的交易实效,营造高端专业的交易氛围。公众开放日期间,民众可购票进场参观、采购,享受高水平的“文化大餐”。
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从首届文博会总成交额.9亿元、1个分会场、家参展商,到年总成交额.18亿元,再到本届文博会66家分会场、家参展商。12年来,在“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催化下,深圳的文化有了源头活水,文化创造力爆棚,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创造了让人惊叹的“文化增量”。
文博会是国家战略的现实呼应与文化自觉的“深圳表达”,自12年前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文博会第一次在深圳举行,深圳就开始以文博会为辐射中心,用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两条腿”走路,既推开观察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窗,也打开展示输出中华文化精华的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金桥,让中国形象闪亮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用文化精品拓展国家利益。
12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每年以约20%的速度增长,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亿元,占全市GDP比重首次突破10%,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今年一季度,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8%,成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仅次于互联网产业。
深圳文化“梦之队”也在茁壮成长:“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金融”、“文化+互联网”等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化+科技”产生了“中国迪斯尼”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文化+旅游”产生了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群华侨城;“文化+金融”产生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互联网”产生了中国互联网文化巨头腾讯。从年开始,深圳每年都会评选文化企业百强与文化企业出口十强,文博会就是他们的“主场”。目前,深圳全市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文化创意企业超过家,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超过20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是深圳有质量稳定增长与可持续全面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与此同时,从展会中也看到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行政色彩较重,北方一些省市办展由政府搭台变成政府主导,文化企业参与热情不高;展览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南方一些省市把展览当成推销金银玉器的低层次“文化大集”;文化创意馆虽然概念和立意都很好,但整体创新力不足,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创意不多;参展商重展示、轻交易,交易行为以个人零散购买居多,行业间、企业间的洽谈合作较少。
三、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我区文化产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区内文化企业83家,多为小微文化企业,缺少行业龙头性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GDP的比重仅为1.35%。国家十三五规划纲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才能称为支柱性,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区要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在产业规划、项目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跃升。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规划。要以制定我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因地制宜确定我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研究制定扶持优惠政策,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近期对我区文化产业项目进行一次摸底排查,掌握文化企业数量、行业分布、发展状况等,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二要以项目为抓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对已建成的博斯纳钢琴、博源科技、大众报业产业园、乐动手机游戏等文化产业项目,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推动快速做大做强。对辛安河主题公园、秦瀚堂科技文化广场等新建、续建项目,要积极对上争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实现助力发展。加大文化企业引进力度,区内各综合孵化器和创客空间,要围绕工业设计、平面媒体、数字出版、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和动漫制作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重点文化骨干企业,着力打造文化“创工厂”。
三要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落实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金种子”计划等奖励资金,设立我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新兴业态和骨干文化企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经认定的国家、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依据有关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纳税有困难的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依法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保障土地供给,将文化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四要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同推进。鼓励民间资本改造和新建面向公众开放的鼓励类文化设施,探索采取ppp公私合作模式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确定购买服务目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社区文化活动繁荣工程、文化队伍骨干培训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社区电影放映工程、社区阅览室建设工程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扶持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民乐剧团等社会文化团体和庄户剧团,适时建立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团体,使之成为引领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结合建党95周年、国庆中秋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公益性文艺巡演活动,将优秀文艺作品直接送到最基层群众中,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