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守正创新

刘建军陈金彪

年7月7日,观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张晨霖摄/本刊

◇必须融入新时代、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汇聚新动力、开创新局面,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文化团体和企业承担特殊的社会责任,要促使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并提出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拓展群众性主题实践、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五方面基本思路,为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原则遵循和方法指导。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看家本领”,富有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何以让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无限活力?必须融入新时代、适应新特点、满足新要求、解决新问题、汇聚新动力、开创新局面,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做好主流媒体体系构建      伟大时代需要创新理论指引,伟大事业需要主流舆论鼓劲。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内在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继续矢志不移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创新舆论引导方式,把党的思想以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等形式传播开来,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主流媒体是引领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场域,要做好主流媒体体系构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做好网上舆论引导、舆论斗争工作,占据网上舆论场的高地,不断提高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正能量是总要求。积极正向的舆论是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主流媒体要把握好时、度、效,提供更多真实客观和观点鲜明的信息;对舆论加强引导和监督,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激发群众主体力量      群众性主题实践主题鲜明突出,参与面广,实践性强,将群众内心的渴望与时代主题紧密相扣,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形式。      首先,要利用重大节日创新推进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重大节日与人民群众的心理和情感息息相关,以此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唱响主旋律。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设施、民族教育基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宣传栏、显示屏、广告牌等传播载体,营造浓厚氛围,调动人们的参与热情和意愿,在主题实践中丰富、升华思想和情感。      其次,要充分发挥礼仪制度的规范和教化作用。礼仪是彰显价值观、教化人们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研究制定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引导人们重礼节、讲礼貌;同时也要适当规范升国旗、奏国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等礼仪,增强人们对党和国家、对组织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特别是,国家层面的礼仪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规范、激励和引领作用。比如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可以在全社会弘扬高贵品质、崇高精神。      其三,要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丰富创新道德实践活动。加强道德建设,把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要以提高人们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为立足点。比如,抓好岗位学雷锋活动,使学习雷锋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群众立足本职、担当奉献;抓好诚实守信教育,弘扬与新时代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开展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教育,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和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继续深入推进,形成温暖友爱、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气。      民族文化落地生根      文化能够成风化人、敦化风俗。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坚守好正确的立场。一是坚持为人民而作,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把人民作为文化文艺的表现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      在创作主体上,要引导文化文艺工作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责,坚持与时代同步,描绘新时代的图谱,为新时代画像立传。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修炼”崇德尚艺的真功夫,把做人做事、从文从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文学艺术水平。      在创作内容上,要打磨文化精品,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气象,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劳动、讴歌奉献、讴歌人民新创造的作品。用高水平高质量作品肯定和赞扬真善美,倡导讲品位、讲格调;反对和否定假恶丑,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积极健康的文化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挖掘、阐发,汲取其中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基因和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传统文化,并非简单地复古。古为今用,结合时代要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在丰厚文化遗产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坚持加强不同国家文化间交流,创新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方式。一方面,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长处和优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破除对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的迷信。另一方面,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传承、创新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最终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要正确把握文化产业的正确导向,促使文化产业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用和价值。文化产业也具有市场属性,要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强调文化团体和企业承担的特殊的社会责任,促使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在实践中,把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作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标准;同时,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发挥榜样的力量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深入推进先进人物宣传。先进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从各个行业和群体中选出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德行天下的氛围。      坚持持续宣传与培育英雄模范人物,构筑民族精神高地。英雄模范人物产生的社会影响深远持久,要持续讲好不同时期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将宣传学习老典型与宣传培育新典型相结合,在全社会营造敬仰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构筑起民族精神的钢铁长城。      坚持尊崇先进与弘扬奋斗精神相结合,把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以褒扬先进促进奋斗进取,激励人们在奋斗中践行先进的思想。      一方面,依法依规依情积极开展功勋荣誉表彰工作,既要讲规矩、重程序,严格评选质量和标准,做到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又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贴近人们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探索完善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使先进模范的评选与宣传制度化、常态化,强化榜样示范实效。      扑下身子沉到一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      首先,要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员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工作中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开展面对面、一对一谈心谈话活动,了解群众温饱冷暖,把准群众喜怒哀乐,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针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加强基层工作人员培训。      其次,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特别是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咨询工作,构建完善的心理疏导机制。要强化社会服务工作,优先满足困难群体的心理需求,积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以形成布局合理、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社会服务体系。坚持不懈地促进社会稳定,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其三,要建立社会思想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引导公众面对突发事件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做好重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的社会心理影响评估,增强群众安全感。对容易引发政治问题的重大突发事件,要保持敏感度,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及时加以有效引导,消除思想隐患。      其四,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的期盼,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yphy/16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