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藏在香港的文艺ldquo暗号r

说起香港,它身上总有着许多自带的标签,东方好莱坞、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等等。但是,当你踏足这座矗立在维港两岸的繁华都市中,你便会发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香港那份独特的韵味与包容的文化。当摩登遇上传统,当科技遇上人文,这才是香港最真实的标签。

香港维多利亚港

这座在上世纪就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国际化大都市,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品味,在世界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这里既有先锋,也留有传统。先锋气息中,有香港本土迸发的力量,也有各国风情的交融;而传统气息中,有来自岭南文化的浸润,也有随无数移民而来的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生根出新芽。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座城市里有很多文艺“暗号”。想要深入地了解这座文艺之城,不如跟随着这些隐藏在城中各个角落的“暗号”,去发现香港的文艺之韵。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今天,让我们以文艺之名,重走香港。我们可以顺着视频中每个暗号的指引,发现如下几个香港的文艺地标。让我们踏上文艺之旅,带大家一同了解每个地标背后更多的故事。

香港艺术馆|香港经典的文艺殿堂

香港艺术馆

在人群摩肩接踵的尖沙咀,香港艺术馆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存在。走进这里,如同走入了一条时光隧道,静静聆听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与艺术的对话。

年,香港艺术馆在经过整整四年的翻新、扩建后重新与公众见面,很快就刷爆了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去了的朋友纷纷赞不绝口。

这栋五层楼的建筑,珍藏了超过件来自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艺术珍品。静物无言,透过这些藏品,你可以读懂这座城市为何有容纳中外、融通东西的胸怀。

香港艺术馆内部展厅

K11MUSEA|将文艺融入商业的完美示范

K11MUSEA

同样在维港旁,可以寻得新晋文艺地标K11MUSEA。它可能会彻底颠覆你对传统商场的理解,因为这里简直就是一座“文艺博物馆”!

这个空间里的宝藏,可能几天几夜都逛不完。整个商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层的金色巨型玻璃球体空间,里面容纳了很多好玩的活动或艺术展览,独具匠心。抬头看天花板,名为Oculus的独特雕塑设计,散发让人心旷神怡的灯光特效。每一根枝条都独一无二,加载了数百个可编程聚光灯。

K11MUSEA中庭OperaTheatre

如果你想仔细探究这里的每一个迷人之处,可以使用商场提供的“DiscoverYourMuse”导赏服务,包括了艺术导赏、建筑导赏、经典家具导赏、自然导赏,在网上登记后,就有专员带领你参观啦,并且是免费的。

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香港艺术馆,还是K11MUSEA,它们都沿着维港,散发着各自的文艺氛围。也许是迷人的海景为这一带注入了艺术灵感,也可能是这一带艺术氛围的彼此交融,让维港更加灵动且富有生气。如果继续在维港附近探寻,还可以发现近年备受瞩目的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

西九文化区包含有戏曲中心、自由空间、艺术公园等,还有开业在即的M+博物馆。很多“文艺控”已经按耐不住想要前去戏曲中心,听那粤韵声悠扬,品那静谧午后。

戏曲中心

如果说西九文化区是东方之珠的新皇冠,那么戏曲中心无疑是皇冠上第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戏曲中心作为西九文化区首个主要表演艺术场地,致力保存、推广及发展戏曲,包括粤剧及其他中国传统剧种。年,它还被《时代》杂志选为“全球百大最佳地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戏曲中心的核心场所——殿堂级的表演场地大剧院的声学设计,也别具巧思。一个剧院的声响效果决定了观演体验。剧院内部的顶级声学设计,使得声像能集中在表演者身上,让观众获得自然又清晰到极致的音效。这点对于戏曲表演来说尤为重要,让喜欢即兴发挥的大佬倌能把表演效果传递给每位观众。

而西九文化区又一座独具一格的文化建筑地标——亚洲首间全球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也即将开幕,带来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让爱逛展的各位有了新的打卡之地。

M+博物馆

M+博物馆与周边以玻璃及金属为幕墙结构的摩天大楼完全不同。大楼的南面外墙是一面展示屏,可播放丰富的媒体影像,为维多利亚港的都市景观增添一份艺术姿彩。

大楼内,大小不一的多用途空间,为策展人及艺术家提供了天马行空的设计空间。例如称为“大台阶”的宽敞开阔的观赏大厅,便可灵活地举办演讲、放映会及其他活动。

这座崭新的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二十及二十一世纪的视觉艺术、设计及建筑、流动影像,以及香港视觉文化,规模可媲美世界知名的现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

利东街|中外融合的文艺宝地

利东街

利东街也称“囍帖街”。曾经,香港几乎每一对新人都会来这里选购囍帖,因为总能淘到外面没有的款式。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拥挤的街道成了极大的交通隐患。年,利东街开启清拆重建。年,色调清新又保留了古朴风格的唐楼和店面取代了曾经红旺却逼仄的囍帖街。

利东街

如今,咖啡店、买手店、餐厅和时装店取代了印刷店,米长的街道布置了休息长椅和鲜花。每年节庆时,无论是东方的中秋节还是西方的圣诞节,利东街的灯饰都能引起潮流打卡风潮。往年中秋,这里布置了个印有牡丹、莲花及兰花图案的传统彩灯;去年圣诞节还有炫眼夺目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蝴蝶光影艺术装置“希望之蝶”,让人犹如置身童话梦境。利东街成为年轻人探店、玩乐的好去处。时光流转,虽然内容变了,但温情内核始终不变。

而来到湾仔,除了利东街,也可以打卡位于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疫情前,每年三月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都是在这里进行。据了解,今年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于5月进行,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是展示亚洲及其他地区顶尖艺廊代表作品的最佳舞台。由于巴塞尔艺术展特别支持亚洲艺坛的发展,所以参展的艺廊半数来自亚洲及亚太区内。每次来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就可以观赏到新晋艺术家的创意作品,或是资深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多种题材、多种角度,让亚洲的文艺氛围在这里肆意绽放。

逛展过后,也许正需要一杯咖啡为文艺之旅加分。不如,就在湾仔的文艺街区——日月星街,找一杯最对味的咖啡。日月星街,街如其名般文艺,它的名字源自于《三字经》:三光者,日月星。曾经,星街小区也是香港首个发电厂所在地。

现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文艺创意社区,集合了很多新潮店铺和特色艺廊,是一个还未被大型打卡的小众地标。而近年随着咖啡热潮的兴起,很多新晋网红咖啡厅也开到了这个文艺区中,比如很多人排队也要喝的APT.Coffee,还有AthleticJuiceEspressoBar的牛油果咖啡也值得一试。

与中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月星街游客不多,来往的多是居住在附近的熟悉面孔。遁入居民楼里隐藏着的特色店铺,可以淘到各国小众设计师开的服饰、家居用品、定制香水甚至日式布染小店,设计出品不输大牌。

日月星街街景

同在湾仔,蓝屋建筑群也是一个值得一逛的文艺地标。它由一组旧式住宅建筑组成,包含黄屋、橙屋和蓝屋,但被统一称作“蓝屋建筑群”,所以通常说的“蓝屋”可不是单指蓝色建筑。

在非常有生活气息的湾仔,蓝屋建筑群的出现,为车水马龙的区域注入了一抹强劲活力,这里甚至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最高荣誉。

如今的蓝屋,有很多艺术家工作坊、咖啡厅和小酒馆,还有经常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的香港故事馆。

蓝屋建筑群

纵观湾仔一带的艺术地标,无论是利东街,日月星街、还是蓝屋,它们都共同承载着香港的旧时光,又在今天延续着新故事。

南港岛艺术区|通往世界的新兴艺术区

南港岛艺术区涂鸦

藏在香港岛的南部,距离金钟地铁站10分钟车程,是一片游客甚少踏足但充满艺术气息的区域。由黄竹坑、鸭脷洲、田湾三处组成的“南港岛艺术区”,吸引了多间本地及国际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创意艺术空间。

走在这里,处处可见天马行空的涂鸦,带给你非常后现代风格的游览体验。各式各样的街头涂鸦画作,为工厦外墙添加了色彩。

南港岛艺术区涂鸦

这些涂鸦作品源自于香港一个充满热情的艺术活动“HKwalls(香港街头艺术节)”。每年HKwalls都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和本地的艺术家,在香港展示风采。今年五月,新一波的街头涂鸦创意即将绽放。

黄竹坑涂鸦

视频结尾,我们在黄竹坑这条“壁画村”中,还发现了一副极具波普风格的艺术壁画,画中人背靠维港天际线,似乎在注视着某一个地方。他所注视的方向似乎暗示着下一个香港文艺地标,我们想……那大概就是中环。

在香港的文艺版图上,我们一路看到了维港、湾仔、还有南港岛区域内的文艺地标。而中环也是“文艺控”不可错过的城市一隅。如果初到中环,可以考虑来到PMQ元创方先逛一逛。

PMQ元创方

PMQ元创方是一个将历史建筑保育再活化的典型案例。这里原本是已婚警察宿舍(英文PoliceMarriedQuarter,PMQ元创方便是取自首字母),后其被列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不少名流都曾在此居住。

年,香港特区政府将其改造活化,让历史老建筑活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活化后的PMQ元创坊,色调清新明快。有一个展览空间,不定期举行展览,其他的则是由宿舍改建而成的“小店”,约可容纳个租户,供本地设计师租用的工作室和商铺。如今这里已入驻超过余个设计师和创意企业家,带来不同的时装饰物、时尚生活产品、食品、家具、珠宝及手表、设计服务及设计廊等。

很多新晋设计师云集于此,不仅带来不被量化的作品,更青睐于现场与顾客直接交流,让顾客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和灵感,让文艺成为连接彼此的脐带。

大馆

除了PMQ元创方,同在中环的大馆也一样经历了活化。大馆是旧时香港的警察总部,在寸土寸金的荷里活道10号,是一片占地1.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活化后的大馆不仅保留了原有古迹的风格,还由旧建筑向外延伸了两座新建筑,作为展示现当代艺术的空间以及餐厅。

同时,两个大型户外空间——检阅广场和监狱操场,以及一个全新兴建、位于综艺馆的半露天场地,把复古和新潮做了一个绝美平衡。游客在这里,既能在沉浸式展厅了解前警署的历史故事,还有电影院、演出剧场、餐馆、咖啡厅等大量公共休闲空间,满足精神、文化和美食的多重需求。

在盘点了香港如此多的文艺地标后,我们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强大的文艺氛围。如果日后到香港,你更想去哪里打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博明范儿M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yphy/14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