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与五行文化100讲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2/116019.html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中,把中国建筑的特色归纳为一种语言,就像中华民族人们都使用统一的语言一样,中国的建筑也有自身的“语言”,就像语言可以传递信息一样,建筑与人文形成了一种“可译性”的关系。在中国所有建筑文化的“可译性”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媒介就是——《易经》。这本书被称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人的居住文化中很多都源于《易经》。

《易经》把空间都归纳为“太极——九宫八卦”的模式,把自身居住环境看成“小宇宙”,试图让“小宇宙”与“大宇宙”相适应,实现天人合一的梦想。古代的先贤认为“气”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根基,《易经》赋予“气”五种属性,它们的运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第一种“气”的运行形态与春天萌芽发育、万物生长的景象相似,“舒张、展放”称为“木”。第二种“气”的运行形态与夏天温度升高、艳阳似火的景象类同,“炙热、红火”称为“火”。第三种“气”的运行形态与大地承载万物、厚德载物的情景相似,“稳定、包容”称为“土”。第四种“气”的运行形态与秋天秋风肃杀、万物萧条的情景相似,“肃杀、收敛”称为“金”。第五种“气”的运行形态与冬天冰天雪地、忍耐收藏的情景相似,“沉降、隐藏”称为“水”。

几千年来五行文化被衍生到了极致,从气候、季讲到方位、星宿;从五谷、五音到五色、五味;从五脏、疾病到山岳、建筑;可以说五行文化已经渗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讲。探索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当代中国建筑,是每一个建筑师都在思考的话题。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就好比历史长河中不朽的丰碑。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建筑或者是建筑遗迹的形式保留下来的,五行文化中凝聚着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家、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

就好比一座四合院中的每一间房屋吗,都赋予了居住主人的角色。几千年来,中国人受到儒家礼序文化的影响,总在不断的通过衣食住行来强化礼制文化情讲——“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每一个人居住的建筑都有它自身的角色地位的属性。

在所用的建筑地位属性规则中,五行文化是核心。中国古人总结出了五行文化,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构成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发展。无论是从建筑的形态、颜色还是它的使用功能,都可以用五行来划分。包括社会上每一种职业角色,都有它的五行特征。比如说军人的五行属火、教师的五行属木、工人的五行属金、农民的五行属土,商贾的五行属水。每一个人的生辰八字中都有自身的五行属性,甚至于还有一种理论,把无形文化与儒家仁、义、礼、智、信这五德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155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