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少数民族曲艺与语言谱系
中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隶属于华夏民族语言谱系,对其口头文学属性之演变的搜索,需从赖以生存的语言载体或有关曲艺形式上入手。世居于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所操的语言与文字,在历史上不仅与中华民族主体民族汉族语言文字有着根深蒂固的血脉联系,亦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各民族语言文字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族与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在语言学上各隶属于不同的语言谱系,其分类法依上所述,可依次划分出由共同历史来源的语言组成的不同语系,比语系小比语支大的语言系属不同语族,以及比语族小的语言系属不同的语支。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标志不同民族的重要特征。我国各民族语言分别归属于五个语系、十个语族、十六个语支,另外还有一部分未定语族与语支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均散布在五大语系各语族之中。
(一)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体系,中国是汉藏语系的故乡,或者说,是汉藏语系的基地。汉藏语系是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汉藏语系中包括四个语族,即1.汉语;2.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若再分为具体语支如:
1.汉语中还包括回族与满族所使用的汉语。
2.藏缅语族中包括:(1)藏语支(藏语、嘉戎语、门巴语);(2)彝语支(彝语、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纳西语、基诺语);()景颇语支(景颇语);()缅语支(载瓦语、阿昌语);语支未定有珞巴语、登人语、独龙语、怒语、土家语、白语、羌语、普米语。
.苗瑶语族中包括:(1)苗语支(苗语、布努语);(2)瑶语支(勉语)。
.壮侗语族包括:(1)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傣语);(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支(黎语);()仡佬语支(仡佬语)。
我国操汉藏语系的人数达十亿以上,所属语言有三十多种,分属不同的语族、语支。仅汉语即分官话、吴、湘、赣、客家、粤、闵等七大方言,另有称其为“话”而无归属的如黄话、村话、临高话、木雅话、尔苏话、尔龚话等。边疆与中原杂居的少数民族兼说汉语的很多,其语言文字与曲艺说唱受其影响很普遍,故对此共同语言及曲艺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
(二)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属我国少数民族第二大语言体系,此语系有三个语族,十八种语言,诸如:
1、突厥语族,包括维吾尔语、撒拉语、乌孜别克语、哈萨克语、塔塔尔语、西部裕固语、柯尔克孜语。
2、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土族语、东乡语、达斡尔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
、满—通古斯语族,包括(1)满语支;(2)通古斯语支。满语支中有满语、伯语、赫哲语。通古斯语支中有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另有如朝鲜语系属何语族、语支未定。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与东北诸省。在国外则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与东欧诸国,由此而产生跨国、跨民族语言文化。正是因为此历史原因,操阿尔泰语系的民族语言文化具有浓郁的国际性,此据有关历史学家与比较语言学家考证:使用阿尔泰语系各种语言的人民在历史的早期都起源于中国的北方并长期生活在这个地区。匈奴、乌桓、鲜卑、室韦、突厥、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民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幅员辽阔的家园,在一定的历史年代又把他们生活的地域向西扩展,直至西亚和东欧。
(三)南亚语系“南亚语系”,旧称澳斯特罗—亚细亚(简称澳亚)语系,操此语系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与我国云南的西南部。南亚语系通常分为四个语族,即1、孟—高棉语族;2、蒙(扪)达语族;、马六甲语族;、尼科巴语族;其中以操孟—高棉语族语言人数最多,文字方面传统最为古老。而我国的西南地区所流行的佤语、崩龙语、德昂语与布朗语,原称佤—崩龙语支均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四)南岛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此语系分布区域北自夏威夷,南至新西兰,西自马达加斯加,东至马克萨斯群岛。其中包括高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等。其语言数目有00至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只有台湾的高山族语言划分在此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之中。若再细分,可分为三个语群,即1.排湾语群;2.泰耶尔语群;.邹语群;另外还有耶眉语等。
(五)印欧语系“印欧语系”是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为广阔的一个语系,使用者几乎遍及整个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有非洲与亚洲部分地区,使用此种语言的人数达世界人口的半数左右。在我国只有俄罗斯族与塔吉克族语言可划归此语言体系之中。
总之,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斗争和进化的工具与武器。当语言作用于艺术表演时,传达的是人们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之丰富情感。用少数民族及其所属语言文化来为少数民族曲艺定型与分类,从中亦可感受到民族称谓与语言学对曲艺属性的影响与规范。少数民族曲艺作为曲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与现实中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曲艺中的语言艺术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分支,它不断地随着所依附的民族文化艺术变迁而发展,从中所显示的物化形态则更多地集中于大量遗存的少数民族曲艺表演与口头文学之中。
五、语言系属中少数民族分布及其曲种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曲艺表现形式并不是一个民族独有的表现形式,如叙事歌、宴席曲、打调等,在很多民族中都存在。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需要注意同一曲艺表现形式在不同民族中的共性与个性,它是在各民族文化特质下的文化功用的表征和体现。以下归纳语言系属、民族分布及曲种形式表。
语言系属、民族分布及曲种形式表:
语系
语族、语支
民族分布
曲种形式及音乐
汉藏
语系
1、壮侗语族
1)壮泰语支:壮、布依、傣
2)侗水语支:侗、仫佬、水、毛南
)黎语支:黎
2、藏缅语族
1)藏语支:藏、门巴[1]
2)彝语支:彝、傈僳、纳西、哈尼、拉祜、基诺、白
)景颇语支:景颇、独龙
)羌语支:羌、普米
未定语支:珞巴、怒、阿昌
、苗瑶语族
1)苗语支:苗、畲
2)瑶语支:瑶
未定语支:土家、仡佬
、汉语语族:满[2]、回
1、壮侗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地区。
2、藏缅语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中南地区。
、苗瑶语族分布在中南、西南和东南地区。
、汉语语族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
壮族的叙事长歌、“末伦”、“卜伢”、“唐皇调”;傣族的“赞哈”;侗族的叙事大歌;水族的“调词”、叙事双歌;毛南族的“排见”;黎族的叙事歌;藏族的“格萨尔仲”、“折嘎”、“喇嘛玛尼”、“贝翁”、“玛尼囧阔”;彝族的“四大腔”、讲书;傈僳族的“起奔”;拉祜族的“咕阔噶阔”;基诺族的叙事歌;白族的大本曲;景颇族的“勒嘎”;独龙族的叙事歌;羌族的叙事歌;阿昌族的叙事歌;苗族叙事歌、道理歌;畲族的叙事歌;土家族的长阳南曲、满堂音、吹锣鼓、利川小调;满族的子弟书、八角鼓、热河五音大鼓等。
阿尔泰语系
1、突厥语族
维吾尔、撒拉、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塔尔、裕固(尧乎尔)、柯尔克孜
2、蒙古语族
蒙古、土、东乡、达斡尔、保安、裕固(恩格尔)
、满-通古斯语族
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朝鲜
1、突厥语族在西北地区。
2、蒙古语族分布在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及西北地区。
、满-通古斯语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维吾尔族的达斯坦、“柯夏克”、买达、“埃依提希西”;撒拉族的叙事曲;乌孜别克族的达斯坦;裕固族的叙事歌;柯尔克孜族的叙事歌;蒙古族的“陶力”、“乌力格尔”、“好来宝”;土族的叙事曲;东乡族的“打调”;达斡尔族的“乌春”;保安族的“打调”;锡伯族的“菲散布热乌春“;赫哲族的”依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朝鲜族的“长杂歌”、“短歌”、“盘索里”。
南亚
语系
1、佤德昂语族
佤、德昂、布朗
佤德昂语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边境地区。
布朗族的“卡蹦”。
南岛
语系
高山
南岛语系在中国主要集中于台湾。
高山族的叙事歌。
印欧
语系
1、斯拉夫语族:俄罗斯
2、伊朗语族:塔吉克
1、斯拉夫语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西北部。
2、伊朗语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北部。
塔吉克族的“麦依丽斯”、俄罗斯族的叙事歌。
[1]下划线表示该民族尚无曲艺和曲艺音乐,下同。
[2]满族在清代之前是说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通古斯语族,但现在的满族基本是说汉语。
注:部分图片选自百度网
学术交流,洽谈合作请联系: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