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张载(年—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张载之学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称其“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张载为后世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其中,最具特色并能为中华民族留下永久记忆的是:“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些遗产是张载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大贡献,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积极作用。
大儒张载像
“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宋史》张载本传以“尊礼贵德”评价张载之学,可看作对张载伦理学主题的概括。张载伦理学由礼论和德论构成。
礼论,属于张载伦理学的“规范伦理”。对于个体修养,他主张“知礼成性”“以礼成德”;对于教育内容,他主张“以礼为教”;对于社会风气,他主张“用礼成俗”。作为规范伦理原则,“礼”不仅是实现德性价值的途径,其本身也具有道德价值意义。德论,属于张载伦理学的“德性伦理”。张载既教人以“礼”,又教人以“德”。
“尊礼贵德”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主要是“礼”“仁”“孝”。在张载看来,由“礼”“仁”“孝”构成的人文价值系统,应成为奠定社会秩序的精神基础。“礼”的价值意义已如上述,而“仁”“孝”伦理原则的价值意义,在张载《西铭》这一千古名篇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孔子早就提出“仁”“孝”观念。与早期儒家有所不同,《西铭》是基于宇宙根源(所谓“乾父坤母”)说“仁”“孝”,其新意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扩大了“仁”的实践范围。《西铭》提出“民胞物与”的理念,意味着从限于人类说仁爱转变为不限于人类说仁爱。
二是扩大了“孝”的实践范围。《西铭》在肯定孝敬生身父母的同时,还把孝行扩大到人类对天地父母的尊崇和敬畏,使“孝”成为信仰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是突破了早期儒家强调差等的仁爱观。张载重视仁爱的宇宙根据,并在《正蒙·诚明篇》中提出“爱必兼爱”的大胆主张,以谋求平等之爱。他把宇宙视做一个大家庭,一切人或物都是这个大家庭的平等成员。
横渠书院
“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在张载的精神遗产中,有四句名言千年传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第一句,“为天地立心”之“心”,既不是指“人的思维”,也不是指“天地生物之心”,而是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据此,“为天地立心”应当指古代儒家圣人具有领悟“天地之仁”的能力,并以“天地之仁”的价值意蕴作为宇宙根据,从而立教垂世,为天下确立以“礼”和“仁”“孝”为核心的道德价值系统。
第二句“为生民立命”,张载把天下民众视作命运共同体,用上一句的道德价值作为民众安身立命的依据,使他们据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赋予生活以意义。
第三句“为往圣继绝学”,“往圣”指历史上的圣人,张载等北宋理学家为挽救孔孟之后“学绝道丧”的局面,在传承孔孟“绝学”的同时,还对儒学做了“六经之所未载,圣人之所不言”的理论创新。
第四句“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天下太平是周、孔以来儒者所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北宋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