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敦煌文化艺术的世界性意义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名称:敦煌文化艺术的世界性意义

地点: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柴剑虹(曾任敦煌图书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敦煌图书馆学会顾问,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敦煌研究院图书馆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

实录内容

柴剑虹:大家下午好!今天的题目,是敦煌文化艺术的世界意义。

什么是敦煌文化艺术,敦煌文化艺术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学术上的氛围,对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主要想从这些方面跟大家做交流。

季羡林教授,他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叫“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大家去看世界地图就可以了解。但是要了解文化体系汇流是怎么回事,还要通过具体的东西来了解。

隋唐之际,我们看很多精彩东西都是隋唐时代,莫高窟的时候我还要讲,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隋唐。敦煌是一个什么地位,我们在24史《隋书·裴矩传》里面讲,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故知伊吾、高昌、鄯善,并细雨之门户也,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咱们看地图,这个鼠标点的这个就是敦煌,这是指北方丝绸之路。

有一个问题,我今天上午看了这个展览也有一些观众跟我见面,要了解一下我们四川跟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四川跟早期丝绸之路有很重要的关系。史记里面有一段,这个话我就不念了,意思就是汉武帝派张骞到西域,被匈奴人扣押了,很多人逃出来到大夏。回来给汉武帝报告,在大夏见到了四川步,邛崃竹仗,得蜀贾人市。是四川人把这些东西带到印度去,又返回到阿富汗这一代。

这样一来汉武帝就很高兴。因为北方有匈奴比较麻烦,看能不能从四川出发,一条路。但实际上这个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已经在走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展览里面,有丝绸之路的河南道,这也是从四川出发做的。但是张骞报告了以后,下面我们引的是《史记·大宛列传》里面一段话,从蜀是一条便当的道路,没有强盗。

但是又有另外一个因素,从四川出发往印度走,必须要经过云南,云南当时有若干个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他们就不愿意四川的使者通过他们到印度去。所以汉武帝派了几次都没有通,所以这条道路当时在汉武帝时代没有开通,或者没有畅通。后来北方的这个道路到隋唐之际就开通了。所以在莫高窟里面,有一个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

如果你们现在去莫高窟看的话,这个壁画上的榜题已经看不清楚,完全看不清楚。这个怎么才能清楚呢?最近这两年,我们用高清数字化技术,远红外技术把它做出来,才能看得很清楚。前汉、中金,从金人过来的佛像。这个也写的大概内容。这是张骞出使西域,现在讲丝绸之路是张骞凿通西域的路,实际上之前也是断断续续的。从成都出发到印度的路也是断断续续的。

近几年来,由于“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提出来以后,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刚才讲的丝绸之路三条道了,还有四川去的这个路,并不是像以前人所说的那样,一个商人拿了丝绸、货物一直运到大秦、一直运到罗马,不可能,一段一段,从长安运到兰州,从兰州运到敦煌,从敦煌运到楼兰,这样才能赚钱。要不然上万公里的道路,商人不可能去的。这个丝绸之路是一个通道,很多人像接力棒一样的去完成这个通道。这个概念现在比较清楚。

我这儿插一句,刚才讲隋唐之际,我们老骂隋炀帝,说这个人昏君,干了很多不好的事情,造龙舟、选美女干什么,但是有一条做得很好,隋唐帝通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世界各国开了一个集贸互市,尤其是大业五年,隋炀帝亲驾张掖,举办了一个27国通商大会。这是我开玩笑的讲,这是最早的世贸大会。

而且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丝路花雨”那个歌舞剧没有,专门有演27国通商大会的歌舞演出,也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以到大业八年,又把华容公主嫁给了高昌王,高昌就是吐鲁番,所以吐鲁番臣服了隋朝。

如果你们去看莫高窟看洞窟的话,会看到很多隋代的壁画,虽然隋代很短,但是文化非常发达。我们讲丝绸之路要打一点基础。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得益于中原王朝的商贸开放与文化自信,至隋唐之际,敦煌已成为其咽喉之地。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华是我们中原,戎是西域各个国家,不仅是经济都会,同时也是文化都会。

今天展览里面讲成都历史文化,成都也是一个都会。敦煌成为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文化交汇大舞台,成为僧众、商贾希望的中转集散地,也成为在华夏内地动乱时世家大族、僧侣及大批民众的避难所与移居地。内地大乱,很多世家呆不下去了,有一部分就到敦煌。所以敦煌有很多学校,包括寺院的学校,那些老师、那些教授,也叫教授,也是内地去的文化大家。所以敦煌的文化水平很高,所以你就理解藏经洞内发现的东西。

刚才讲敦煌成为佛教最早传入的地方,这是有证据的。前些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了汉简。说明当时敦煌已经有佛塔。最早佛教传来的时候,敦煌就已经有寺庙,有僧众在那儿住。为什么有莫高窟,莫高窟我们知道是佛教的圣地,考定莫高窟创建于西晋时期的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开窟营造之初始阶段,使十邻国、隋唐、唐、宋、元而蔚为大观,至今已有年。这就是大周李军重修莫高窟。

我就讲敦煌莫高窟最早是公元年一个和尚在那里开窟,为什么到元代就为止了呢?今天我们看到一个三窟,还没有进,还在修。三窟是元代最漂亮的窟,柜台上有千手观音,那个就是元代的东西。日本把三代里面的千手前眼观音认为是东方最美的维纳斯。那个三窟开放过,因为时间长,洞窟小,就容易碰到,后来就不开放了。后来老太太来了进不去,就坐在三窟门口哭。好不容易从日本跑到这儿来,想看一下结果看不到。后来就特许她看了一下,破涕为笑。

到底什么是敦煌文化艺术?

我下了一个小小的定义,敦煌地区以莫高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现代传承,两部分,一个是历史文化的遗存,一个是现代怎么传承下来,这个组成了敦煌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古代的东西。

莫高窟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哪些东西?

第一部分是石窟艺术,有彩塑、壁画、洞窟建筑等。因为敦煌雕塑都是彩塑的,今天看到麦积山的不一样,麦积山的泥塑基本上是没彩的,所以麦积山都叫泥塑,这个叫彩塑。彩塑两千多身,壁画四万两千平方米。

第二部分莫高窟藏经洞,里面出来的文献、绢画及其他文物,包括书法艺术。

第三部分是莫高窟周边的其他文物遗迹,像月牙泉、鸣沙山、三危山等。

莫高窟现存个洞窟,其中被区个洞窟是有壁画和彩塑,第17窟出台了大量公元4到11世纪各种文字写本,印本。这个都没法统计,后来被外国人拿走,被自己人撕开的时候,一个绢分成两个,所以没法算。藏经洞的东西包括莫高窟的东西成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艺术,有两个定义,莫高窟千佛洞,它的建筑、彩塑、壁画。广义的不光是莫高窟,包括莫高窟有个洞,千佛洞有22个,榆林窟42个······总计个。这是广义的敦煌石窟艺术。

我们看这是年,法国人伯希和来照的莫高窟外景照片。当时莫高窟是这个样子。这是年俄罗斯探险队来照的照片,当时莫高窟是这个样子,基本上很多洞窟都破败了。这是年解放以后,经过了初步的维修,但是还是不太理想,大家看到,只是把周围有些墙壁都巩固了一下,把洞窟的沙进一步清理掉,我们知道莫高窟是建筑在鸣沙山东部上,上面是沙山,大风一刮就不断的刮下来。藏经洞是清理沙的时候发现的。

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遗迹,刚才讲到建筑,建筑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禅窟,早期是印度来的,就是和尚坐禅修行用的地方,叫禅窟。

第二种中心塔柱,一开始是没有塑像的,释迦牟尼没有塑像的,就用一个塔,里面埋着他的舍利子,用这个来替代释迦牟尼,大家朝拜这个。用于礼拜的,所以也可以叫做塔庙,也可以叫殿堂。

第三种是覆斗顶窟,这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比较大,可以用于礼拜、集会,甚至教学。当时僧人办的学校,小和尚都在那儿上学的。

这个是覆斗顶窟,上面像一个斗翻过来一样,四周画有壁画,中间有凿井,这个展览里面也有。这个是有背屏的覆斗顶窟。我要解释一下,开窟是做功德,为什么有的窟大,有的窟小,就看是谁开的窟,如果是节度使、大官开的窟,就开得很大,有财力,有地位。一般的人开这个窟,就开得比较小。

壁画里面最下层画有供养人,有的供养人只有几厘米高,有的供养人是两米一九,当时接亲的回鹘的国王夫人,他的供养人就两米一九。当时供养人去量这个供养人像两米一九的时候,就很犹豫,这个一笔下来差不多两米多长,非常流畅,张大千害怕自己画不到那么流畅。他是很好的画家,就很犹豫,当然他还是画得不错。

这就是莫高窟的供养人,有不同的身份,有的窟可以做得很大,有的窟可以做得比较小。有的窟换了朝代以后又变了。壁画也分为九类,有佛本生故事,就是佛以前的前世故事,甚至是动物,或者一个太子救鸽子、救老虎。

佛传故事是降生以后的故事,从诞生到最后涅槃,是他的故事。还有经变画,把一个佛经内容画在很大的画里面,有天女散花、鼓乐等等,还有说法图这些。这是壁画的种类,我大概也归了九类,各个不同的都在研究。其实展览里面这几类我看了基本上都有。

因为我今天题目讲世界意义的,我们看彩塑要看什么,要看它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看什么,我讲了三个方面,第一是印度本土的影响。我们艺术家把它叫做马图拉风格。

第二是来自犍陀罗的影响,犍陀罗是印度北部阿富汗交接地区。希腊亚历山大把那个地方征服了以后,又信佛教,造了很多佛像,它的风格深受希腊艺术影响,所以叫做犍陀罗艺术。

第三是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

这三种影响在早期彩塑里面都有的,印度的和犍陀罗的比较明显一些,晚期的中原更明显一些。但是我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洞窟是纯印度的,或者纯犍陀罗的,或者纯中原的,没有,都是有互相交融的地方。所以每一方面的影响都不是单纯的,都有改变,都有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敦煌彩塑艺术的丰富性。

下面我们看这个图,这个大家知道是大象,很高的佛像,仰着拍的,他们开玩笑这个是武则天时代造的大佛,以武则天为模块造的塑像。我想武则天怎么能长成这个样子呢?大家知道武则天是山西文水人。武则天是是菩萨弥勒佛下世,就是这样子。这是一佛两弟子二菩萨,然后两个天王,天王脚下还踩着小狗。这个展览内容上面已经有了。

这是另外一个风格,只有五身,佛和两个弟子,两个菩萨。但是旁边大家注意,是一个彩塑,不是壁画,是雕塑的东西,往往是动物的花纹在上面。弟子呢,这是一个老年弟子,叫迦叶,这是少年弟子叫阿南,一个是多闻,一个是智慧,一个是见多识广,一个是很聪明。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看迦叶的时候,说他受苦受难,满脸愁容,但是我们看莫高窟的迦叶也是微笑的,所以这个是看工匠的创造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给大家展出的复制品,窟的涅槃大佛,身高15.8公尺长。脚下的壁画也带来了,那个壁画非常重要。

我们刚才讲犍陀罗的风格,到底是什么样,我举几个例子,就像这样,厚重、朴实,衣着很有厚重感,这是我简单说的。

马图拉的风格是什么样呢?就是薄套,就好像刚从水里出来,衣服贴在身上。实际上我们讲不完全是这样。这是北凉弥勒佛菩萨像,这个衣服就好像贴在身上一样,这就是马图拉的风格。也有人把这个佛像称作东方的蒙娜丽莎,就是有露出来很神秘的微笑。这个窟有时候还能开,非常漂亮的。

慢慢发展,这是北朝时期的窟,每一个时代不一样,我们知道北朝以后的人讲究瘦,这次王岐山在会上就专门批评了,现在女孩子讲究骨感太不像话了,大腿还没有胳膊粗。但是到唐朝就不一样了,以肥为美,所以唐朝的塑像都是很圆润的。所以这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风格。这是莫高窟窟供养菩萨,这谁唐朝的,你看这个菩萨塑得非常丰润,非常漂亮。我刚才讲彩塑,只能简单讲。

下面讲壁画。我们看壁画怎么看?我记得有一年中国美术馆也搞过敦煌艺术大展,很多观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12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