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http://m.39.net/pf/a_4791335.html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密集出台,先后在文化立法、体制改革、公共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这些政策取之于民,惠之于民。它们出台的背景有哪些?哪些政策成亮点?哪些政策有突破?哪些政策谋未来?今天为大家送上年终盘点的第一道盛宴——文化产业政策盘点。承上启下:“十三五”引领新格局
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国民经济进入到新常态的关键之年。把握好新时期文化产业走向必须立足实际,统筹全局。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对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与“十二五”时期提出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相比,“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在新时期新阶段,这个目标将要从“进行时”迈向“完成时”,而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将迎来不仅是数量上的,还有质量上的内涵式增长。
《纲要》还为接下来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继续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是发展文化产业不变的底线和前提;“互联网+”、创新驱动、促进融合是激活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加速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用“文化+”催生新业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法制建设,这些都为推动文化产业提质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
亮点频现文化立法:拨开云雾终相见年是我国文化产业立法的突破之年。历时四年,历经多次修改,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终于正式颁布,这填补了我国文化产业立法领域的空白,从鼓励产业发展的角度,制订了很多扶持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法制保障。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我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我国文化领域首部基础性、全局性的法律。从立法惠民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全体公民都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驾护航。
简政放权:政策红利释放多年,国务院发布有关简政放权法规和文件共28件。随着“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产业也因此释放出不少红利。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和《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取消项行政审批和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1月、6月和12月,国务院下发文件分三批共取消了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演艺、美术和摄影等多项涉及文化艺术。还有多部“过时”的政策法规被修改和废止,多项行政性税费项目被取消。不仅如此,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使信息透明,协同共享,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也大大提高。
知识产权:尊重知识助创造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从数量上看,政策出台密集,从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学术环境优化、侵权行为打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知识产权导向分配等多方面作出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的全方位部署,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从内容上看,更加重视发挥人才、劳动、信息和知识等要素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为激发科研及创意人员的创造性,鼓励以知识价值为依据,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在全社会树立人才和创新意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