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非遗文化黑暗转保护现状

非遗保护十一年三个项目看变化

《黑暗传》手抄本

刘国福(举右手打拍子者)在峡口中学教学生呜音喇叭

□通讯员李民信国洋徐康全媒体记者李睿文/摄

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正式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并公布第一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我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项、传承人2名,省级非遗项目30项、传承人23名,市级非遗项目83项、传承人85名,更有着数量庞大的县级项目和传承人。

十一年来,非遗保护工作从一个陌生概念到大多数人知道其历史意义的背后,有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更有非遗项目传承人收徒弟、组团队,“不让好手艺、好文化后继无人”的责任与担当。

保康《黑暗传》

远古诗史今传唱,深入研究进行中

民间歌谣唱本《黑暗传》,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内容及形式类似于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被列入我市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后,《黑暗传》又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保康县也因为传承《黑暗传》的歌师及手抄本总量均居全国之首,被称为《黑暗传》故乡。

“过去很少有人当回事,现在各级政府都很重视。”《黑暗传》传承人吴克崇说。

保康县非遗保护中心徐康告诉记者,《黑暗传》作为民间文学作品,过去传承主要通过口口相传。如今,对它的保护也开始体现在文本保护上,“我们已收集的十多个手抄本中,最早的可追溯到清朝时期”。

说起文本保护中的难点,徐康介绍,手抄本中除了繁体字,还有很多已不通用、难以查认的汉字。

“对这部分字词的研究、考证、翻译和替换,在《黑暗传》电子化编写、出版工作中占很大比重。”徐康说,“文本的梳理不仅是对《黑暗传》文学传播的第一步,还是进一步申请保护经费,并和专家合作研究其文学内涵和社会价值的前提。目前,出版《黑暗传·保康版》的工作已经全面开展。”

不要自走开,底部留言更精彩!

热点推荐

保康五道峡景区巨紫荆花海首次曝光,美爆了!

航拍:保康新汽车站,4月27日正式启用!

保康大事件:4月27日晚7:30,马桥有大事发生!

保康这个酒店老总为何回乡当起了村支书?

保康第七批“老赖”名单公布(附照片)

保康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没去现场不要紧,快看这里!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z/9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