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当前全球化矛盾冲突浪潮的日益高涨,近年来国内外文化心理学研究热潮再创新高。文化维度的心理学研究较之于十多年前又有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国内文化心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国内文化心理学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术研究机构和实体的相继设立。年,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年学术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多元视角下的文化变迁:冲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文化心理学工作者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着力提升文化自信、化解文化冲突的学术努力。近年来,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创立了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心,纷纷举办高峰论坛,为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繁荣打造了新的实体性发展平台。
积极开展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新探索是当前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近年来,国际文化心理学的新理论、新视域、新方法持续引入国内。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兼容在20世纪70—80年代形成了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三足鼎立”局面,文化与人格学派、国民性研究、心理人类学等视域成为文化心理学探讨的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心理学经历了文化与认知研究、多元文化心理学的黄金十年,认知人类学与多元文化走到文化心理学的历史前台。新千年以来,文化认知神经科学、文化动态心理学、文化解释学和文化进化心理学成为新的热点。当前,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冲击了心理学发展的固有格局,深入开展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探索和兼容,倡导国际化与强调本土化立场的心理学工作者,各有其合理性,两者并不存在必然矛盾。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心理学将被来自西方传统之外的思想重塑,体现在对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传统思想资源越来越感兴趣。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者也在不断超越“中西之争”的发展道路,探索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独特规律,尝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文化包容”的理论发展方案。
应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是国内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亮点。长期以来,文化心理学属于软实力的研究,而如何塑造文化心理学的硬实力实践品质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