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突围后发赶超
———花垣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纪实
来源:团结报
文/图龙艾青石林荣巫梁彭勇
转型突围坚定信心有得青山在何怕没柴烧
因时而变,相时而动,是为智慧。
然而,在全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之初,全县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疑虑,发展旅游这一议题也存在不少争议。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心的问题:花垣县搞了那么多年矿业,现在搞旅游,我们会搞吗?搞得赢别人吗?我们手上有东西吗?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
统一思想,成为花垣县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第一要务。
“有得青山在,何怕没柴烧,”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这就是我们发展旅游最大的资本,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优质的资源也构成了我们发展的信心。另外,后发,也是一种优势。”采访中,花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组长麻宜志对该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充满信心。
的确,花垣不缺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内,群山叠翠、风光秀美,森林覆盖率达53.42%。不仅有险奇峻秀的古苗河大峡谷、悬崖飞瀑的九龙山、一望无际的雅酉红石山,还有兄弟河沿岸风光带及旅游地产开发潜力巨大的紫霞湖。花垣还是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3%,还有沈从文笔下的美丽边城,有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的蚩尤文化和神秘苗疆文化。
目前,全县拥有苗族赶秋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接龙舞等省级“非遗”项目19个,成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苗绣织锦艺术之乡”、“全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双重叠加,形成了花垣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花垣是湘西的后花园,也是久负盛名的苗族文化生态公园。
近年来,花垣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县域内公路四通八达,99.4%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柏油路。尤其是随着吉茶、张花高速的开通,以及湘西机场、张吉怀高铁规划的实施,花垣交通瓶颈全面打通,更是为花垣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目前,我州正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公园,加快全域旅游发展,花垣县迎来了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最佳机遇,也迎来了产业发展转型突围的绝好时机。花垣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借势腾飞下足“硬功夫”,实现后发赶超毋庸讳言,花垣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在时间节点上确实较晚。
“起步晚,步伐快,才能实现后发赶超。”采访中,该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副组长龙仕英说。
龙仕英介绍,近年来,为了实现后发赶超,花垣县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上可谓下足了“硬功夫”。
强化旅游规划顶层设计。年来,该县先后与州旅游局对接了“神秘苗乡乡村旅游规划”,与湖南远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了县旅游总规、古苗河和紫霞湖景区规划、九龙山蚩尤部落控规及重要节点设计。目前,《古苗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花垣县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也已完成。
针对边城茶峒旅游景区,该县先后制定了《花垣县边城(茶峒)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及商业业态策划》、《花垣县边城(茶峒)旅游区旅游控制性规划》、《湖南省花垣县边城(茶峒)旅游区重点建设片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三项规划。
加快景区基础工程建设。近年来,该县投入景区创建经费万元,景区提质改造资金万元,完成了边城景区标示标牌设计安装、景区亮化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与整改工作。年10月,边城茶峒4A景区创建景观质量评价通过省级评审,申请并已迎接省旅游局对边城4A景区景观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明察暗访的现场评定。
年3月,古苗河栈道游步道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入口公路基础建设。紫霞湖水库开发招商引资和相关基础建设进展顺利。崇山老卫城发掘、保护等基础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该县先后投资.5万元,推进并完成金龙村和十八洞村游步道、停车场和标识标牌等建设,进村道路得到拓宽提升;开展了金龙村近2千米玻璃栈道施工设计及投评;完成了重点以金龙、十八洞村和老卫城为核心,辐射蚩尤部落群、老卫城和丹霞石海的特色旅游村寨建设。
加大旅游争资上项力度。积极对接省、州、国家旅游发展资金项目,加强项目申报力度成效明显。年全年旅游产业发展上争中央、省、州建设资金约万元,主要用于边城茶峒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古苗河景区及乡村旅游建设等项目。其中,边城茶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资金万元,可以配套争取专项扶持贷款1.65亿元。
目前,全县上下围绕读懂边城茶峒“这本书”、唱响再游古苗河“这首歌”、跳好休闲紫霞湖“这支舞”、演出蚩尤部落群“这台戏”、念好崇山老卫城“这本经”这“五大品牌”为中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引领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迈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今年“五一”节假期间,花垣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比增27%和17.5%。花垣生态文化旅游正借势腾飞,走向后发赶超的快速发展阶段。
按规划,到年,花垣县将全面融入大湘西旅游圈,成为武陵山片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建成国家4A级以上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水利风景区各1个,实现年接待游客达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
花垣即将迎来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黄金时代。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