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茶助力乡村振兴易昶寺让一片叶

满园新绿吐芬芳,十指尖尖采茶忙。黔东南深山山腰,云雾缭绕。每逢春季,雷山茶产业园区春意盎然、茶香扑鼻,嫩绿的新芽犹如雨后春笋般从茶树上冒出,昭示着一个新的采摘季的开始。在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当地每天有上万名茶农早出晚归,到茶园采茶。

易昶寺(左)在贵州石阡走访茶农

科技特派员,是雷山茶农对易昶寺的称呼。事实上,他是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简称“湖南中茶”)的技术骨干。

易昶寺在此前曾与贵州雷山有缘。不过,脑海中印象即为数年前在雷山旅游时看到的模样,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嘎吱作响的破旧瓦房。而当自己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再次步入这块土地时,他有着别样的情感。他随即开展调研,建立帮扶工作对接机制,强化技术指导推动当地茶产业提质增效,深化市场合作,开始自己的特派员工作任务。他将茶叶种植、茶园管理、产品研发、工厂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及时传送到茶园、茶企和茶农,强化帮扶茶区龙头企业培育,努力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茶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色泽鲜绿、汤色清澈、滋味甘醇、香气持久的茶,冲泡中匀齐、挺直、明亮,悦目赏心。自沉沉浮浮的茶叶里,易昶寺宛若看到了自己所走的茶科技之路。接受采访时,易昶寺说:“最欣慰的是从事了农业行业,长期在一线奋斗,湘、鄂、黔的茶产区大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经济欠发达,经过公司销售出的每一片茶叶,都能为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一份收入。作为苗族儿女的我,为此心中总是充满着责任心和自豪感。”

助力当地茶叶品牌的培育与销售

年,中茶公司筹备组建一支讲政治、年轻化、专业化、强执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并制定印发了《中国茶叶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作为下属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易昶寺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选派,通过层层选拔后,他从近百人中脱颖而出。“年2月18日这一天,我荣幸地正式成为中茶公司的十名科技特派员之一,被派往贵州省雷山县。”作为科技特派员,易昶寺的任务就是带技术、带标准、带成果下沉服务,通过实地指导、针对性培训、科研立项等措施,实施标准输出、规划输出、管理输出、品牌输出,培训指导茶叶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引导茶农茶企统一标准采摘,提高茶园和工厂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加工工艺标准及储藏、运输标准。

雷山县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茶产业为当地主导产业。雷山县共有茶园面积16.3万余亩,可采摘面积13.78万余亩。易昶寺介绍,雷山县地处云贵高原湘、桂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云雾缭绕,漫射光多,雨量充沛,适宜种茶。

雷山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与中粮集团合作的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中茶公司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这“四个不摘”要求,充分发挥中茶专家委员会的技术和专业优势,推动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作为雷山县的科技特派员,易昶寺首次走向台前,既紧张又兴奋。他认为,这是一次践行初心的机会,要深入茶园基地,围绕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在低产茶园改造、生态茶园建设、品种结构、产品研发和加工等方面发挥自专业特长,交流学习。他也认为这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制定工作计划。于是,他紧锣密鼓地赶赴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古丈县牛角山学习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到遵义万亩茶海、恩施硒茶小镇学习茶产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的产业典范。他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总结沟通,选择运用“山水中茶”的成功经验,采取“产品共创、品牌共建、渠道共享、标准输出、技术帮扶、链条对接”的精准发展策略,为当地茶叶产区注入“中茶标准”,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

雷山县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易昶寺初入雷山县的第一站是在望丰乡三角田村,当地的妇女多头戴木梳,盘着发髻,身着本土传统刺绣服饰,大地淳朴的气息萦绕在他们身上。雷山县原是深度贫困县,这几年政府不断努力,已摘掉贫困县帽子。到达雷山县帮扶茶厂后,易昶寺与当地采茶大姐和奶奶们交谈,了解当地茶园管理、鲜叶采收情况,深刻感受到当地百姓的淳朴、勤奋。“在头茬茶叶开采时期,茶农几乎都是天还未亮就出发,很多时候还有人打着手电筒采茶,日收入可达到元;在夏秋茶期间,鲜叶最低价也不会低于7元/斤。”

雷山县苗族聚居的雷公山,以大型的原生苗寨而闻名。然而,比苗寨更出名的,是这里外形独特的茶叶——雷山银球茶。雷山银球茶形状独特,是一个直径18-20毫米的球体,表面银灰墨绿,含硒量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选用雷山县当地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优质茶青精制加工而成,曾荣获国际名茶金奖、中国名优茶金奖、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并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贵州绿茶“茶王”之誉。雷山银球茶采用雷山人传统手工制茶工艺,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的十大手法,茶不离手,手不离锅,香味正、口感好。银球茶形如球体,色呈银灰。每杯一颗,冲泡后球体在杯中徐徐舒展,宛若含苞欲放。清香四溢,鲜醇回甘,饮后余香悠长。通过在雷山县茶区实地走访调研,易昶寺与当地各个相关部门沟通,以雷山县地理标志产品“雷山银球”作为突破口,开始自己的科特派之行。

春茶期间,为茶农效益最高时期,清明节期间鲜叶价格均价可达到80元/斤。但雷山当地茶叶品牌效应不足,在省外鲜为人知,鲜叶销路不畅。易昶寺通过公司的研发、销售、渠道力量,开发出“中茶·雷山银球茶”产品系列。根据“雷山银球茶”订单规划采购和生产工作,完成首批“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产品授权,完成包装的设计、图文审批、采购等流程,完成“雷山银球茶”首批订单原料备货。

易昶寺记得:年2月,与雷山县农业农村局、贵州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开展“雷山春茶开采节”活动。活动期间各新媒体平台直播量达1万余人次,总点击量达3余万赞。同年3月12日,中茶在重庆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办“茶御春风·山水鲜行”中茶春茶线上抢鲜联合发布会,雷山县作为分会场参与联合发布直播,直播时长半小时,观看达到余人次,位居当日茶叶人气榜单第一名。

3月下旬,“雷山春茶开采节”完美收官,为雷山茶叶迎来开门红。5月,首批雷山银球茶产品交货,首批采购金额超60万元并产生了后续订单,完成产品销售余套,部分缓解了当地春茶销售压力,同时推动了“雷山银球茶”地标产品走出去。

易昶寺在雷山县实地指导、技术培训,通过标准输出、规划输出、管理输出、品牌输出,引导茶农统一标准采摘,提高茶园和工厂管理水平,严格规范加工工艺标准及储藏、运输标准,加强品牌建设,由“产量制胜”向“品质制胜”过渡,带动当地茶产业升级、价值提升。

“同为苗族儿女,我时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fx/16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