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和谐思想
特别是我们中国人,扎根最深的,那就是儒家文化体系了,儒家的思想以“和”就是和谐为主,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早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就是君子他不但承认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思想,对其他不同的思想,也是包容的。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的时候,儒家所追求的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不同”,也就是差异,扩大来看,“不同“也可以指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那么,“和而不同“扩展开来,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宗教和文明,都可以和谐地相处,相互学习,吸收对方的优点,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持自己固有的和其他的文明不同的特征。
儒教深入到家庭、民族、国家,我们这个家庭、民族、国家的文明,基本上是按照儒教的礼仪这种轨道走过来的。儒家提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儒家这个大同思想,集中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根本理念。儒家非常强调“和”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中庸》中,不但指出了“和”对于小至家庭,大至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甚至将“和”看成是宇宙及万事万物的规律,这是对“和”的极大的提高。《中庸》还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强调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一系列的都是叫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东西,要包容别人的东西,要有礼义。如果说按照儒家的思想,那基本上就成了一个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也就是和谐世界了。大同世界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达到夜不闭户,相互之间信任,相互之间尊重,这都是儒教对我们中国传统思想的最珍贵的一种理念。儒家的思想,能够让中国这么多人和谐、和睦、团结,共同都有一种礼貌,相互都能尊重,能包容,那么对世界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儒家的思想,也接受了佛家的这种思想,它也包容进来了。
回向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