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眼中,城市文化的未来在哪里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3/5927655.html

当代中国正值全球化和信息化兴起,城乡间人口流动频繁,流动和多元日益成为城市的常态。不同城市背景的人带来不同的审美和文化观念,一边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另一边又是呼吁保留历史文化底色。城市文化究竟该往哪里走?建筑师是城市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人说,到一座城市,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那么,建筑师如何看待城市文化的未来?通过建筑,他们能为城市做些什么,又有哪些困惑与建议呢?

当代中国正值全球化和信息化兴起,城乡间人口流动频繁,流动和多元日益成为城市的常态。不同城市背景的人带来不同的审美和文化观念,一边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另一边又是呼吁保留历史文化底色。城市文化究竟该往哪里走?

建筑师是城市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有人说,到一座城市,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建筑。那么,建筑师如何看待城市文化的未来?通过建筑,他们能为城市做些什么,又有哪些困惑与建议呢?

中国近代史学家、专栏作家、原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姜鸣:中西方融合,现在不如过去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城市化时期,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在这么大国土面积上进行的伟大建设。

如果往前追溯,18世纪,中国的文化曾经让西方国家向往,在建筑中就有很好的体现。比如英国的古典建筑邱园,就体现了当时欧洲对中国建筑元素的喜爱。布莱顿的皇宫,西式建筑里运用大量中式元素,从画到壁纸,到吊灯。

19世纪后半叶,西方建筑大规模进入中国,西式建筑取代中式建筑成为一种主流。西方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大大影响了我们,使我们城市发展开始多元化。如何把东方的古典建筑和西方的现代建筑结合起来,寻找到文化的共生,成为很大的课题。

这个课题我最早看到由日本建筑师提出来。日本奈良饭店、东京歌舞伎座等,都是西洋建筑和日本建筑的结合。而在中国,从年到年,美国建筑师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筑的设计实践。比如著名的美国设计师墨非等,他们所做的探索,我今天都感到惊叹。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以及对尺度的把握非常精准。现在在北京、南京、上海的大学里还留有一些痕迹。比如复旦大学最近在重新改造的相辉堂,就是墨非在上海的宝贵案例。中山陵和广东中山纪念馆,也是中国古典建筑和现代西洋建筑结合的典范之一。上海的石库门建筑也是典型。石库门一般是传统三合院和欧洲住宅结合在一起。石库门建筑中,门头上有强烈的西方文化符号,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城市建设非常快,以北京为代表,这个过程当中依然有很多元素是中西融合的。比如年的北京站,与我后来在美国看到的芝加哥学派建筑很相似。

反而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大地上到处是简易建筑,上海叫新公房。传统民居逐渐淡化,这些简易建筑成为中国城市建筑最基本的构成。

现在,中国城市总少不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风格的建筑并不多。我曾经在中国最南端的一座小城市里,看到了巨大的西方现代建筑。

我们的城市从南到北,开始变得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而且特别奇葩的建筑大行其道。如果未来,建筑史想要定义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时中国建筑的风格,我想那就是缺乏风格。

但其中也不乏好的设计。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新天地,但它们的设计师都是美国人,反倒做到了中西方的融合。我很惊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实践,外国建筑师也在做。

我们从贫困走向小康的速度飞快。现在,城市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想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想想再过年后,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怎样的城市文化形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松:城市建筑的背后是社会思潮

城市文化,是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一个大符号。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里讲,所有的伟大文化都是城镇文化。现在一讲到文化,就成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比如建筑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和城市之间的关系,建筑和文化的关系。文化究竟体现在哪里?

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说,“文化”这个词起源于罗马,它首先涉及人与自然打交道的方式,然后把它变成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关爱照顾的态度,完全有别于竭尽全力让自然屈服于人的态度。她的话,能让我们认识到城市建筑如何与文化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较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一些宏伟的规划,更注重塑造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把居住功能驱逐出去,这其实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是不利的。

中国建筑师也有对于城市建筑与文化关系的探索。比如梁思成,他认为北京的一些老城和河道,与北京文化是有关联的。我们早期的工程技术人员,文化修养是非常高的,直到今天来看,那一辈人对城市文化的认识都让我敬佩。反而是当代人在做城市更新的时候,对文化的尊重远远不够,比如怎么处理四合院、河道等一些长期留存下来的人居环境。

芒福德说,城市是人类解决共同生活问题的一种物质手段,同时,城市又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一个地方。柯布西耶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给我们提供有效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精准性的机器,一个能满足我们身体需要的周道、体贴的机器,它意味着舒适。它还是一个有助于安静思考的场所,说穿了就是具有宁静美。

关于建筑与城市,前人有很多种说法,总之,建筑不只是一个冰冷的物质状态,而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的浓缩,它跟我们的社会思潮有着紧密关系。如今,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之所以能诞生,恐怕不只是建筑师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机制问题和人的价值观问题。

有一本书叫《人类三大聚居地规划》。书里预言,从今以后事物将重新回到人的尺度,大自然被再次纳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fl/13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