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位于国子监街乙28号的雍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揭牌。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东城区委区政府支持下,该中心联合多家机构,经过前期6年的探索,构建了信用体系、保管体系、交易体系和交换体系,希望能打造出艺术品生态环境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该中心信用体系针对艺术品变现难遇到的鉴定、溯源、评估、确权四个主要问题,联合法律、信托、保险等机构设立四个专业委员会。比如,为了破局“评估难”,中心建立了量化评估数据库,针对众多艺术门类、指标、制作工艺、材料成分等形成底层数据基础,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段对艺术品年代进行测定。面对“确权难”,中心会同众多律师、法律工作者和司法机关做了广泛研究,参照多个案例,研究出一套实证方法。目前已为近件不同年代的文物、艺术品完成确权。
在艺术品保管方面,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已在国子监街乙28号建设高标准艺术品宝库。近2万平方米的雍和艺术宝库,采用博物馆和银行金库双重标准,具备高度安全隐私,智能恒温恒湿、防蛀防水防震、防盗防爆等保管环境,满足艺术品金融化的需要。“我们提出馆中馆、库中库、台中台的实施计划,盘活文物和艺术品资源,构成交换体系。”雍和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方、中鼎联合(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韩轼岩介绍,中心将启动非公有博物馆提升计划,利用博物馆内的闲置空间展示确权清晰的艺术品,形成“馆中馆”,同时利用馆中馆征集民间文物,将博物馆转换为运营平台,增加博物馆赢利能力。
打破“收藏家捧着金饭碗讨饭”窘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收藏爱好者参与人群已经达到近1亿人,英国巴克莱银行曾分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庞大参与人群和市场的背后,国内市场近年来对艺术品金融的需求逐渐抬头,但法律确权、征信体系、保管力量等艺术品市场的支撑环节,却陷于严重不足。为此,雍和文化艺术中心搭建了一套全面的艺术品征信体系,针对艺术品市场的各个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在揭牌当天上午举行的主题演讲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社会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薛国芳,就艺术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介绍。他用“痛心疾首”四个字概况了艺术品市场乱象下的种种问题:文物、艺术品的海量流失,艺术品价值评估的问题重重,艺术品市场中的巨大泡沫以及环境制约,导致“收藏家捧着金饭碗讨饭”,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很难得到体现。
“艺术品保管,是艺术品交易与流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薛国芳以自己在江苏兴化进行文物普查时的经历为例,讲述了因受保管条件限制,许多珍贵文物都无法得到妥善保管,甚至因此损毁的无奈现实。“当地一些老百姓家里拿出来的都是郑板桥留下的真迹,但由于保管不当,都霉变了。兴化县城还有一位人物,是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春芳,他的后人见我们去普查,很高兴地从柜子里拿出文徵明的一幅画,它是绢本的,结果由于没有保管好,在打开的过程中,就像饼干的碎屑一样全部碎掉……”
因保管造成的艺术品损毁,并非个例。而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艺术品的生态环境极为严峻,“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艺术品的定价权,并非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受许多西方拍卖机构控制。”薛国芳认为,无序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使得西方拍卖机构占据主导,“获取中国艺术品定价权,并左右中国的艺术品价格取向,扭曲中国的艺术品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此种情况之下,建立健全文物艺术品交易的机制和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薛国芳认为,刚刚揭牌的雍和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可以给出大家一份较为全面的答卷。
“文化+科技+金融”三位一体推出信托
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吸引文物回流、推动艺术品市场繁荣、激发文化动力等,是时代赋予的考验和机遇。年,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鼓励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和艺术品交易评价体系。年,北京市银监局和文资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鼓励建设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鼓励艺术品金融化和证券化发展,明确提出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所谓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
为金融机构提供征信、保管以及拍卖和市场资源的组织工作,整合艺术品市场的各项要素,打造成体系成建制的艺术品生态环境。将信托的制度优势和艺术品资产核心价值相结合,研发出风险可控,既符合收藏市场需求,又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是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对艺术品金融化之路的探索。目前,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已与国投泰康信托联合推出了传世珍品系列信托产品,为艺术品市场提供多一种选择。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馆藏展品,摩利支天,创作年代为明永乐年间。
据介绍,项目启动后,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将以“文化+科技+金融”的三位一体方式,推出艺术品系列信托产品,在鉴定专家、文化高科技企业、收藏家、投资者、拍卖顾问、藏品保管机构等行业参与者之间构建合法契约关系,搭建艺术领域的资源、信息和科技共享平台,从而实现由艺术品专业鉴定及估值机构承担艺术品鉴定、估值、溯源工作,由市场自行考验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所在,由金融机构提供各方达成契约关系的合法平台,从利差思维转化为流转思维,还原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杜绝盲目炒作,推动艺术品金融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艺术品市场各个参与主体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做艺术品生态环境的建立者和服务商
“什么叫艺术品生态环境?有行业自律机制、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作为平台的运营者,雍和艺术中心负责人韩轼岩表示,艺术品资产的非标准化特质,让金融机构很难参与其中,“金融机构没有能力辨别真伪,没有能力评估价值,也没有地方保管,确权更是难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解决这一行业问题,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了艺术品征信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旨在解决艺术品鉴定难、评估难、确权难、溯源难等问题。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征信机构、专家与法律工作者共同制定艺术品征信所需的制度设计,将鉴定、评估、溯源和确权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科学的信用体系,旨在打破艺术品信用缺失,制约艺术品流通的瓶颈。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馆藏展品,布面油画《春香传》,(朝)林丹必,创作于年。
解决了艺术品的流通性,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才能得以传播。而艺术品流通的基础,正是艺术品征信体系。为了建立这一体系,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花了六年多时间。
“什么叫行业难题?难在众说纷纭,没有标准,没有依据,没有先河,也没有准绳。”韩轼岩说,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真实科学,证据有据可依,行为严谨合法,雍和文化艺术中心与中建文物鉴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北京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合作,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每件艺术品体检,再以行业专家仔细判读解析,得出鉴定结果。
溯源,在艺术品征信体系中极为重要,“艺术品是美的创造,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高生产力,透过每件艺术品解析历史,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根本。”韩轼岩进一步阐述,艺术品价值的体现,需要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而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