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石头,但不是普通的石头。这就是玉为什么价值远高于普通石头的原因。这个问题孔子与学生有过讨论: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认为:玉与珉(石头)的贵贱与数量无关。玉贵乃因其有德,玉是君子之化身,故贵。可见玉的价值与玉的文化价值紧密相连。玉的文化价值与玉所具有的文化元素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息息相关。南流江玉就是除具有传统玉石的文化内涵外,又有明显的自身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的玉种。
一、南流江玉的主要文化特征
1、厚德
孔子赋予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文化内涵,称十一德。其实就是把玉的各种特征载以人文精神。后来人们把它简化为玉有五德。即:玉的温润光泽谓之“仁”;致密坚硬谓之“智”;有棱有角不伤人谓之“义”;厚重下垂谓之“礼”;瑖瑜互现谓之“忠”。这五德解读出玉的重要特征:温润细腻,透亮光泽,坚硬耐磨。从南流江玉质而言,颜色丰富鲜艳,细腻温润,以胶状体或隐晶质产出。地子透明光亮,硬度可达摩氏7度,是厚德之物、高德之物。特征完全能寄托“玉有五德”的人文精神,这一点与传统玉石无异。
2、包容
包容是南流江玉十分重要且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传统的和田玉、岫玉、南阳玉不同。南流江玉有一重要特征就是有内含物,也就是地质学上所说的包体。有原生包体(比玉更早形成)、同生包体(与玉石同时形成)、次生包体(形成于玉石之后)。同生包体在此玉种中最常见且量最大。它是在玉石形成过程中处于半流体状态时,其中铁、锰等杂质来不及完全分异出来就凝固而留在玉石中的“客人”。而恰恰是这种“杂质”,成就了南流江玉特有的文化特征。其主要特点是这些内含物与地子中的二氧化硅完全实现了“无缝链接”。也就是内含物与地子之间不留缝隙、无砂眼、砂线。真正体现了不同物质和谐统一、“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体现了包容、大度、存异求同的人文思想。成就了不同物质的“生命共同体”。寄托了人们“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精神境界。折射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君子风度。
3、善纳
“纳天下良才为已才,纳天下良言为已言”这是历代国君治国之策。对于普通人,要修身、齐家,免不了要集思广益、善纳良言。南流江玉就明显有善纳的文化特征。首先其接纳了众多的二氧化硅以外的元素,形成具有丰富内含物的特色玉种,给玉石增色、增值。纳人之优增已之优。二是在成玉过程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吸纳外界许多致色元素。吸纳铁元素时呈红色与黄色;吸纳铬元素呈绿色;吸纳钴、铜等元素成蓝色;锰元素吸入,玉则呈紫罗兰色……多种元素纳入时,则呈混合色;或呈同一色调的过渡色,和谐柔和。或呈不同色调的对比色,反差强烈、引人注目。可谓来者不拒纳之于怀,为我所用。南流江玉之所以优秀,得盖于善纳:纳人之长补已之短,纳人之优增已之优,此玉岂有不优之理?这就是南流江玉给人的最有益的启示,也是它的重要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之一。
4、圆满
中国传统文化里追求圆满。圆满有两个意思,一是变化,不死板,能圆通。滚圆而不易伤人,与人和谐相处;二是不缺不滥,齐全饱满。具有圆满特质的事物,能适境而变,并能生发不息。在南流江玉里,我们感悟到了其圆满的文化特征。最突出的表现是颜色与外形。首先从色相来看,除了红、橙、黄、绿、青、蓝、紫外,还有色彩纷呈的三次色。既可见到丰富的色彩,也能发现赏玉界追求的纯、正、阳、浓。既有使人感到厚重、宁静、深远、理智、安稳的冷色,也有让人感觉温暖、热烈、高兴、活泼的暖色。在中国文化里,水木火土金、肾肝心脾肺、冬春夏长夏秋、北东南中西分别与黑青赤黄白各色一一对应。黑青赤黄白就是南流江玉常见的色彩,且常常在一块玉中五色同现。这就叫金木水火土五行不缺,色相齐全丰富,是一种圆满。其次,南流江玉籽料多为滚圆、半滚圆状,外形线条圆润,转线为主。这又是形的圆满带给人的愉悦亲和。
5、吉祥
古代先哲,善于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中医往往把藤本的药材认为能通经活络。在玉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有类似现象。雕个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刻个荷叶表示清雅高尚!佩个葫芦意示避邪安康。凡此种种,皆用一物寓一意以表吉祥。然而这都是人工造作之物。而南流江玉,由于内含物的大小、颜色、生长方向、外形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的吉祥图案。我称之为吉祥文化特征。这些图案中,有平面的、立体的、透明的、不透明的,颜色多样,种类不一。如仙鹤、山水、天眼、花鸟……不一而足。写意、抽象、写实、工笔,手法多样。天工之作,纯属天然。这些吉图以高品质的地子为背景形成了南流江玉特有的吉祥文化。
6、高洁
南流江玉有一种纯白色玉,我给它命名为奶油白。因为它不同于传统和田玉中的羊脂白、鱼肚白、鸡骨白、象牙白。有独自的特征。洁白而不发亮,玩玉这行的行话就是白而不“灵”。洁白的外表彰显高尚、清纯、雅致、无瑕而又不张扬的文化特征。而且它的主要矿物成份为蛋白石、玉髓与玛瑙。因为蛋白石一般含水1%到4%,少数可达20%。干燥后能对潮湿物体产生吸力。因而,此类玉极具吸污能力,同时释放钙、镁、铁、钛、锗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佩带它能吸纳污浊,放出人体所需的元素与能量。能吐新纳故,具有高雅、纯洁、无私、利他的文化特征。
二、南流江玉文化的开发前景
南流江玉与传统和田玉、岫玉相比,既相同又相异,同点在于把内含物剥离出来后,其地子所具有的温润、细腻、透亮、坚硬、色美与传统的玉石美学元素基本一致。可以用传统的赏玉文化去评价、鉴赏,创作出传统题材的玉雕作品,其市场前景是不容质疑的,南流江玉中无内含物且质、色皆纯的一类即可按传统思路开发。但有内含物的南流江玉毕竟占大多数,与传统的“纯”玉相比,其内部结构及文化特征已大不相同。至于它创作题材的选择在此不赘。我想说的是,南流江玉独有的文化特征的价值,无疑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理由如下:
1、新的文化特征提供了产品创新的条件
人类历史不乏创新的故事,创新是人类的追求。创新的产品历来不缺吸引力。国家实施的创新驱动战略就是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从神玉文化到礼玉文化再到德玉文化并逐步走入民间,玉的形制、题材变化缓慢。但每次创新都能推动玉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如宋代以前无玉坠,人们因欣赏之需而生产出这玉“疙瘩”。近几年来人们玩玉追求皮色,热衷留皮。这就是创新,其前景是有目共睹的。南流江玉有创新的优越条件,透过其独有的文化特征去创新,其前景广阔。
2、具有新的文化特征的玉石产品避免了产品的同质化。
几千年一贯制是中国玉产品的一个特点,其结果是审美疲劳,跟不上时代发展,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渐行渐远。把新玉种的新文化特征的价值开发出来,会在市场上产生产品差异,会促进玉产品的消费及玉文化产业与时俱进地发展,其前景也不用多言。
3、开发具有新文化特征的玉种有利于审美视角的多元化。
传统的玉石具有坚硬、温润、细腻、透亮、色美之文化特征。人们把玉人格化,用它作为五德的载体。而南流江玉因其内含物不同而产生了文化内涵的差异。它除了具有五德对应之玉性外,它还有高洁、吉祥、包容、善纳、圆满的文化特征与新的内涵。这就拓宽了赏玉审美的视角,扩展了赏玉的内容,丰富了赏玉的内涵。正如赏石文化,宋人米芾赏石重瘦、漏、透、皱,此理论延续几百年。而今天发现了大化石之后,许多文化特征及美的元素再无法用古法评赏。因此,在保留古人赏石古法基础上,又创新出形、质、纹、色、韵的赏石标准,使赏石文化产业大发展。结果告诉我们:新玉种、新特征衍生赏玉新视角并推动新产品的出现会带来新前景。
此文除了对南流江玉具有传统玉种的文化特征进行陈述外,着重于该玉种独有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试图对南流江玉独特的文化内涵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介绍,以求对南流江玉的开发有所帮助。然而因为是新玉种、新特点,没有资料可参考、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纯属探索。作为抛砖引玉而已。因才疏学浅,错误难免,恳请读者赐教。
(作者为广西珠宝协会顾问、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南流江玉资深收藏家)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