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好心发好愿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养正气学正法篤正行存正知行正道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
感恩投稿联系小编末学
最终救中国的,一定是传统文化“如果有一天,
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
依赖的一定是我们的文化,
而不是其他。”
---马未都
我认为,最终能救中国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的文化。在辛亥革命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对文化的伤害只是一段,并不是全部,前后都有:第一次伤害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伤害就是辛亥革命,第三次伤害,也是终点,是文化大革命,前后长达0年。这一个多世纪,是长时期的,有强度地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进行一种绞杀式的破坏。但是绞杀不掉,怎么弄也没把这文化弄死。反而是引进的东西到中国一定是不伦不类。
文化是第一创造力,是第一生产力。简单地说,你沟通了所有的系统都是文化造成的。中国人是用中国话沟通的,怎么可能依赖于别人生成的文化,这太不适应国情了。所以我最近的讲演最后一定说一句话——如果中国有一天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我们依赖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是其他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那我们就利用精华,摈弃糟粕。现代科学中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科学发明了原子弹,它是不是一种糟粕?
我们是各种文化交替执政的历史,所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存在天生有一种破坏感。过去我们说分为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其实陆地文化本身又分为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游牧文化又分为游牧和渔猎文化。文化之间都是有差异的,就是它基于什么生存是不同的。比如农耕文化基于种和养而生存,得把粮食种在地里,养鸡养猪,所以有了小农意识。要储备,万一不下雨,不长粮食,我要储备一些。而游牧民族就没有储备的意识。所以文化的形成都基于他们最初的生存状态。
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经过了这么多次的破坏后还能延续到现在,就因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特别强大,(这个基因)就是文字。中国人创造的文字,年来几乎没有更改太多,甲骨文中的很多字我们都认得,延续性特别好。而很多古老的文字,如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早就断掉了。
我们的文字是一种模糊性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在语言表达上是非常模糊的,是多义性的。比如“行”这个字,我们现在一般说行,很多情况下是“可以”的意思,但是“行”的本意是走路的意思。“走”则是跑的意思。这种文字的多义性再加上中华文化表达的模糊性,正是我们文化的长处,也是我们的短处。
你看,科学学科达到一个极限的时候都是模糊的,比如数学达到极限的时候就是模糊数学,但是数学的要求是不模糊的。我们的文化在很多时候不强调表达非常清晰,不用法治的语言去表达。所以你看,什么话最严谨?拉丁文最严谨,医学开药方,全世界通行的语言是拉丁文,植物学的名称全是拉丁文。汉语是有歧义的。我们的文字有多义性,有时候一个字有70多种含义。再加上我们常年的文化积累,有文字的历史有年了,这年来有很多东西都没有改变。
我认识的一个汉学家曾经对我说,你们中国人太幸福了,随便一个受过文化教育的人都能大概读懂年前的文献,这在英语国家是不可能的。英语国家许多人现在看莎士比亚时期的东西都看不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记音的,音会不停地变,一变就看不懂了,而我们的文字是记意思的,稍微一教就能知道。
我一直在说我是一个布道者,不停地宣讲中国文化,让大家知道我们中国文化的妙处在哪。现在大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妙处都领悟得还不够。这需要一个很长的吸收的过程。将来我觉得这个社会还应该有一些美学的教育。我曾经特别想讲中国人的审美,就是中国人的美学教育。我们的美学教育很差,对美的感受很不强烈。
我們自己看上面的兩代,看出個什麼現象?一代不如一代。我們老師這一代跟他的老師,就是我們祖師這一代,我們老師跟祖師比差很遠,那我們這一代跟老師比又差很遠,這個趨勢是往下降,不是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是興旺的相,一代勝過一代,這是提升,是好事,一代不如一代。在中國,我們的傳統文化跟儒釋道三教都是往下降。那我們反看西方科學,他們是向上提升,一代比一代強。一九八0年代發現了微中子,而發現原子是八十年前,發現原子以後不斷的發現電子、原子核、中子,又提升到粒子,所謂基本粒子,再提升到夸克。三十年前又發現了夸克還不是最小的,基本粒子跟夸克都有一百多種,發現中微子。所以科學是不斷在進步,我們不斷在退化,什麼原因,我們一定要知道。
最近這兩百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可以說失掉了民族的自信心,什麼都是外國人好,月亮都是外國的圓,中國任何一樣好像都比不上外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儒釋道的心情就低落了,沒有從前人那麼真誠,那樣精進,就比不上,自然就衰了。我們看看前清嘉慶之前,高僧大德真多,通宗通教、顯密圓融,各個宗派都有。嘉慶之後到道光,外國勢力進來了;到咸豐,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就開始有懷疑。往後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可以說完全沒有了,甚至於還有很多人想把中國傳統文化徹底消滅掉。在這個時代,幸虧英國出了一個聖人,我稱他作聖人,為什麼?他救了中國文化。他在一九七0年代接受訪問說過這麼一句話: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二十一世紀亂世就是現在,整個社會混亂了,他說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話聖人才能說得出來。什麼叫聖人?聖這個字,在中國這個字的意思,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的人,叫聖人。我稱他聖人沒錯,他對於事實真相了解,認識很清楚。如果把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都消滅了,人類的前途是一片黑暗。但是湯恩比這句話說出來了,影響並不大,為什麼?傳播的面很小,知道的人不多。但是這個話是真話,我們在聯合國做報告的時候提出過,希望多提幾次,大家都知道。
現在在中國失傳很久的《群書治要》出現了,我們極力提倡,向全世界推薦。知道這部書的人愈來愈多了,都想看一看,我們印的量還不夠,好在現在不需要我們來印,各地方都翻印,這是好事情。這古人寫的,古書上節錄下來的,文字很深,有深度,所以必須要注音、要註解、要翻成白話文,鼓勵年輕人學古文、學文言文。中國的《四庫》跟《四庫薈要》這兩套叢書,這兩年又再版,都是好事情,但是分量不多,已經非常難得了。《四庫》原書只有七套,清朝亡國,在戰亂當中毀損了一半,現在《四庫》只剩三套半,三套完整的,一套殘缺的。《薈要》原本只有兩套,放在圓明園的一套被八國聯軍燒掉了,只留下乾隆皇宮裡面所收藏的一套,成為孤本。前些年商務印書館將《全書》印了三百套,世界書局將《薈要》印了兩百套,這不會失傳了。再版,這兩個書局通知我,我們機會來了,我們的目的是希望這兩套書不至於在世界上消失,那量愈多愈好,分藏在全世界各地這些大學圖書館。災難有,我們相信不可能全部毀滅,總會有幾個地方存在。只要有幾套存在,這個東西就不會消失,我們做這工作。所以我向商務印書館買了一百套《全書》,向世界書局買了兩百套《薈要》。《全書》全部送到了,我送出去大概有七十多套。《薈要》今年五月出書有兩百套,國寶,比什麼都重要。
:(全90集)
2:(全87集)
3:(全9集)
4:(全42集)
5:
6:
7:圣贤教育大汇集
8:大汇集
9:
0:
:
2:
3:全集
4:
儒释道多元文化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