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杨庭硕本土知识的发掘在农业文化遗

本土知识的发掘在农业文化遗产认证中的参考价值

杨庭硕

[摘要]当代所能观察到并能展开科学研究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绝大多数都定型于“前工业文明”诸文明形态?由于受到社会整合力和科学技术的限制,这样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必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且主要是凭借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去健全和完善人与所处自然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这就使得凡被确认的优秀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必然包含众多本土知识和技术,但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工业文明”的强势干扰下,这样的本土知识和技术大多都会变得隐而不显,不经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就难以发现其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在当代的可利用价值?以至于要对优秀的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价值认定,都需要借助相关的本土知识和技术提供认证依据,才能确保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成为可能?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本土知识;发掘;价值认证

一?引言

“本土知识”这一概念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发端于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一书,但是将这一概念与生态维护和生态建设联系起来,则是在生态人类学这一民族学分支学科基本确立以后,才提到学术研究的议事日程?而要实现这一领域内的有效结合,却面临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工业文明”的强势干扰?其原因在于,“工业文明”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又能凝聚成超大规模的社会力量去加以整合?很多当代潜在的生态隐患,在短期内很难引起世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yphy/13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