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风东渐与中为洋用
文明新装的上衣是满族的服装式样,右衽、元宝领和倒大袖,但是它的裙子受日本学生裙的影响,已经不是中国传统的围系式,而改为西式套穿。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留学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一批又一批满怀救国抱负的中国人东渡扶桑,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一时间,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剧增,最多时竟达到左右。[15]在这大批留日学生中,也有一些女留学生,她们将日本女学生制服带回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汉族女性虽然也有裙子,但是传统的穿着习惯是袍内配裤,或者长裙落地遮掩整个腿部,而旗袍的穿着风尚则是弃裤而穿袜甚至是裸腿。[16]所以说,文明新装是西方服装体系通过日本再迂回传到中国的结果。如果说,在古代是中国文化哺育着日本,那么在近代,则是日本以被自己所吸纳、消化了的西方文化对中国进行反哺。
日本女学生制服的款式实际上是受英国“水手服”的影响。“水手服”顾名思义就是给水手穿的服装,在年被英国海军正式采用为水兵的乘船正装。到了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首开先例,把它拿来穿在幼年王子与公主的身上。当时人们觉得这样的装扮非常可爱,因而引起了一阵风潮,从法国开始,逐渐流行到欧洲各国。从某种层面来说,把海军士兵的制服做成儿童装,是一种尚武精神的表征。因为英国海军是世界海军的领导者,东亚的日本受到这种影响则是与日英同盟的建立有关。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沉溺于富国强兵的梦想之中,因此这种带有军事涵义的服装也就正对日本人的胃口。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洋装化运动后,日本的学校陆续抛弃了传统的和服,采用德国士官服作为男学生制服;至于女学生,由于没有女兵专用的服装,因此就借用水手服来代替。福冈女学院首先采用其作为体操服,然后逐渐变成正式的制服,接着风行全国。在战前,全日本的女学生都穿水手服,裤子也被修改成裙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服装表现上,同样是穿着军服,但是男女却不相同,这是日本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文化使然,因为制服代表权威,表达服从的意义,男学生穿着代表管理者的军官制服,而女学生穿着的却是代表被支配的士兵制服,经由这种方式确定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女学生下半身的裙装后来被中国留学生传回中国成为文明新装的裙子,在中国流行开来。[17]
30年代,上海已经是中外文化的交汇和融合之地,更是亚洲的时装中心。在追赶潮流,感受西方文化风气之先上,近现代中国没有哪个城市比上海更为迫切,对女性时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