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己至,年已过半
蝉鸣坠入热浪里,一圈圈荡漾开来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暑期
乡扶追梦队迎着朝阳
赴黄埔村开展美丽乡村文化调研活动
开篇将带你了解黄埔村的那些事
共同领略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
欢迎观看我们的视频日记
带你走进黄埔村的旧时光
宗
族文化
和谐的宗族文化
提起传统村落,首先联想到的是村落的宗族文化。黄埔村拥有悠久的宗族历史文化,主要有梁氏、冯氏、胡氏以及罗氏四大姓氏。岭南的村落大多数都是单姓或者两姓作为主要姓氏,但是在黄埔村有四个大的姓氏,留下的社区是传统岭南村落的机构,社区机理保存的较为完好。
公祠街最能体现黄埔村各大姓氏之间的和谐。他们不用互相争夺土地,不用画地为牢,共同买下这块土地来建造公祠,并将公祠建在同一条路上,公祠一般是后人考取功名后所建,建立公祠后通常用于做商铺,每年收获后会进行分红。家族事务的一些裁决,如新征了他人的土地,或获取他人钱财后都将在冯氏公祠进行裁决。当然,获取的部分钱财纯粹用于投资教育。由此可见,四大姓氏的公祠紧挨一起,相互依存。
一方水养一方人
宗族文化的强大对黄埔村的教育之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村里的读书人考取功名后,朝廷批准并拨款给读书人修建公祠,还可亲自修建家塾(乡村的学校),以前乡村没有公立学校,因此全部凭借宗族力量办学。
人才培
养
黄埔村人重视教育、兴办家塾,到了清朝中期建立了黄埔古港,培养了大批人才。村里培养出的人才在从军、从政、经商三个领域卓有效绩。从政代表有梁诚;从商代表有梁经国;从军、从政的有胡璇泽,第一任中国驻新加坡总理大使。
码
头文化
港口推动经济发展
黄埔古港的特殊地理位置,极大推动了黄埔村经济的发展。而黄埔村的港口也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地。
广州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历史上资格最老、历代相传、惟一长盛不衰的对外贸易港口,也就成为了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而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对外贸易的外国商船或中国商船,又基本上是通过黄埔港进出广州贸易的,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清代的黄埔港是广州对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
气候优势造就姜撞奶
姜撞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汉族传统美食。以姜汁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甜品。姜撞奶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风味独特且有暖胃表热作用。广东人容易上火,而当地种植优质的沙姜,祛湿祛热,但单纯喝沙姜难以入口,因此伴随着牛奶一起喝。
美食文化
夏天的美好是它独有的魅力
炎炎夏日的酷热
太阳打在身上的火辣
伴随着泥巴香气的味道
第一天的文化之旅到此就结束了
但结束的是今天,不是文化之旅。
文化之旅,乡扶追梦队在路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