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讯抢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文/陈宝荣曾宪元

图/妙妙

今天下午,在海丰赤石镇领导的支持下、桃花源岛主陈佳仁及妙妙的陪同下,带着海陆丰民俗文化学者陈宝荣提供的线索,客家山歌王子曾宪元来到赤石镇大安峒新杏村挖掘和录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山歌“。为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承赤石客家山歌迈出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步。

(左起新杏村88岁老人朱祝兴、东围村村长曾保平、客家山歌王子曾宪元)

今天下午三位在东围村村长曾保平的陪同下来到了赤石镇大安峒新杏村朱祝兴家里,老人家今年88岁,口齿非常伶俐,说起唱山歌,他说三天三夜都唱不完,但太久太久没唱了,不管他们怎么说,老人家始终不肯开口唱。曾宪元说这与一年多前的黄羌一样,尽管还有不少老人还会唱山歌,却因为太久无人唱起,现在唱起来觉得很害羞。导致大山里的呐喊声停歇了半个世纪。

后来曾宪元一口气唱了多首黄羌原生态山歌,请老人家指点一二,并讨教赤石山歌的唱腔,激发了老人家的唱歌热情,终于开口小声的哼唱了几首山歌。妙妙在一旁赶紧打开手机录像,记录下了久违了的赤石山歌。

曾宪元说,老人家唱的山歌是四句板,腔调却是他从未听过的,歌声带着哀怨且悠扬,原生态的味道很浓,独特的本土腔调有当地的语言特色,这点与黄羌包括各地原生态山歌一样。

赤石的客家话虽与黄羌的客家话比较接近,但赤石的山歌旋律却与黄羌山歌有较大的不同。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记录下了赤石原生态山歌。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兴奋,但曾宪元却觉得压力山大,早在几年前他用同样的方式在黄羌走访山歌,虽也记录下了原生态山歌的基本腔调,但在大山里流传了千年的山歌文化,半天功夫岂能记录下来。要像黄羌山歌那样传唱和传承,还要下一翻苦功啊。

上月深圳的一家报纸,有一篇大篇幅的报道,题目为:“曾宪元:延续客家山歌文化需要更多力量”。报道中,曾宪元说到:“山歌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希望能挖掘和保护更多的文化宝藏。

(曾宪元与桃花源岛主)

据了解,在赤石,除了客家山歌,新里或者有尖米话的地方有种咸水歌,较有名的叫花精,非常值得一听。但现在会唱的人估计的已经不多了,抢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桃花源

深汕特别合作区桃花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qywh/12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