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微记邵伯的文化遗存与未来展望视

江都文化旅游产业园——邵伯镇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家乡,就会浮现出记忆中的一草一木,就会想起家乡的亲友,想起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家乡的味道……

家乡,已经被注入了浓郁的化不开的情感,这种情感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从本期起,小编将和您一起去感怀家乡的点点滴滴!

谢安广场

运河夕照

古运河道

“千年古运河,精华看邵伯”,作为江苏首届大运河旅游推广月活动之一的“千人同走大运河”江都段活动即将于历史文化名镇——邵伯开跑。

邵伯镇,古名步邱,晋名新城,别名甘棠。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在此筑埭,以利航运。古人将谢安比之春秋时期德行高尚的召伯,将谢安所筑之埭称为邵伯埭(邵通召),其镇与湖都源于此。宋《元丰九域志》始用邵伯之名。从此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过埭,逐渐成市。自隋代开凿南北大运河后,邵伯日益兴盛。唐宋以后,邵伯已成为“南北舟车孔道,烟火万家,行旅如织”的运河重镇。

01

邵伯老街

邵伯石街具有多年历史,南北长米,宽2米余,西连古运河,东接里下河,有“弯弯曲轼一条巷,从南到北三里长”之称。古老的街巷中散落一些古宅:清朝四部尚书董恂故里、徐家大楼、王氏大楼、四角楼等明清古宅20多处,规模宏伟,结构紧凑严谨,细致精致,布局优雅,这些明代建筑有较高的文物和人文价值。

02

邵伯船闸

邵伯船闸最早建于年,它的历史可看作我国船闸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船闸具有调节水位功能,自古以来就作为运河上最重要的助航设施存在着。如今,站在邵伯船闸三线船闸上,气势雄伟的三线新船闸与一线船闸、二线船闸连为一体,横卧在京杭大运河上,看着每天成百上千艘的船舶满载着货物通过这里,驶向全国各地,真切体会者水运发展的春天。

03

运河廉文化传承馆

运河廉文化传承馆坐落于江都邵伯镇历史文化街区,定位于“运河文化的展示点、历史文化的博览点、廉政文化的传承点”,坚持以运河为根,以文化为本,以廉洁为魂,讲一方水土、送一方贤达、传一脉廉韵。该馆由启廉台、正廉堂、思廉院等七个展区组成,紧扣运河水系特色,立足优雅古朴形态,打破传统陈列模式,突出廉文化精神,融教育、体验、互动为一体,意在运河清风,永续传承。

04

甘棠古树

召公巡行南国时,曾于甘棠树下休息议政,民思其德,爱其树,不忍伐,作甘棠诗,后人遂以甘棠作为颂扬官员政德之词。东晋太元十年()太傅谢安镇广陵(扬州),于步邱之北二十里筑埭,解东涝西旱之患,民受其惠,盖比召公,建甘棠庙,植甘棠树纪念。树原植数株,今仅存一株,树龄余年,夏日开花,其形似桂,树有三异:华而不实、无风自动、先开后合。

05

大马头

沿镇中心向西,拾级而上,就能看到大运河上远近闻名的货运码头——大马头。人们称它为“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运河兴旺,邵伯繁荣,大马头自然成为运河线重要商埠之一,而且素有“镇江小马头,邵伯大马头”的美称。据传,“大马头”三字为乾隆御笔题写。

06

邵伯铁牛

清朝康熙年间,淮河水灾,邵伯南更楼决堤,决口长达米,水深13米多,康熙皇帝见到奏章,大为震惊,责令漕河总督张鹏翮迅速堵塞决口。因决口太深,一时难堵,故避开决口,开越河一道,自仓巷口向西折南至南大王庙接运河,又筑南北二坝。康熙四十年,朝廷在淮河下游至入江处共设置了十二只动物,即“九牛二虎一只鸡”,安放于水势要冲,以祁镇水。如今“鸡飞虎跑”,只剩下几只铁牛散落于河堤上,邵伯铁牛便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只。见邵伯铁犀尚完整,独无铭,特补撰曰:“淮水北来何泱泱,长堤如虹固金汤。冶铁作犀镇甘棠,以坤坎柔克刚。容民畜众保无疆,亿万千年颂平康”。

大邵伯甘棠街天宝金行欢迎您!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吃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nhuaxingye.com/whhyjz/9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